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开学模拟 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稳步提升
浏览次数:93 更新:2025年07月11日
更新中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1750 更新:2025年07月08日
  • 441.文学作品阅读。
    “红小鬼”(节选)      在开了枪眼的雉堞上刚兜了一半,我就遇见了一队号手--这时总算在休息,这叫我感到高兴,因为他们的响亮号声已接连不断地响了好多天了。他们都是少年先锋队员,不过是小孩子,因此我停下来对其中一个号手谈话时就采取了一种多少是父辈的态度。他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戴着一顶褪了色的灰色帽子,上面有一颗模模糊糊的红星。但是,帽子下面那个号手可一点也不是褪色的:红彤彤的脸,闪闪发光的明亮眼睛,这样的一个小孩子你一看到心就软了下来,就像遇到一个需要友情和安慰的流浪儿一样。我想,他一定是非常想家的吧。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估计错了。他可不是妈妈的小宝贝,而已经是位老红军了。他告诉我,他今年十五岁,四年前在南方参加了红军。
    “四年!”我不信地叫道。“那么你参加红军时准是才十一岁啰?你还参加了长征?”
    “不错,”他得意洋洋有点滑稽地回答说,“我已经当了四年红军了。”
    “你为什么参加红军?”我问道。
    “我的家在福建漳州附近。我平时上山砍柴,冬天就采集树皮。我常常听村里的人讲起红军。他们说红军帮助穷人,这叫我喜欢。我们的家很穷。一家六口,我的父母和三个哥哥,我们没有地。收成一半以上拿来交租,所以我们老是不够吃。冬天,我们烧树皮汤喝,把粮食省下来作来春的种子。我总是挨饿。”
    “有一年,红军来到漳州附近。我翻过山头,去请他们帮助我们的家,因为我们很穷。他们待我很好。他们暂时把我送到学校去读书,我吃得很饱。几个月以后,红军占领了漳州,来到我们村子上。地主、放债的和做官的都给赶跑了。我家分到了地,用不着再缴税缴租了。家里的人很高兴,都称赞我。我的两个哥哥参加了红军。”
    “他们现在在哪里?”
    “现在?我不知道。我离开江西时,他们在福建的红军里;他们和方志敏在一起。现在我可不知道了。”
    “农民喜欢红军吗?”
    “喜欢红军?他们当然喜欢。红军分地给他们,赶走了地主、收税的和剥削者。”(这些“红小鬼”都有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词汇!)
    “但是说实在的,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红军呢?”
    “他们亲手替我们做了一千双、一万双鞋子。妇女给我们做军服,男子侦察敌人。每户人家都送子弟参加我们红军。老百姓就是这样待我们的!”
          不用问他是不是喜欢他的同志;十三岁的孩子是不会跟着他所痛恨的军队走上六千英里的。
          红军里有许多像他一样的少年。少年先锋队是由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据共产主义青年团书记冯文彬说,在西北苏区一共有少年先锋队员约四万名。单单在红军里就有好几百名: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之间的少年,他们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象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有许多人是出征山西期间加入了红军。
          少年先锋队员在红军里当通讯员、勤务员、号手、侦察员、无线电报务员、挑水员、宣传员、演员、马夫、护士、秘书甚至教员!有一次,我看见这样一个少年在一张大地图前,向一班新兵讲解世界地理。我生平所见到的两个最优美的儿童舞蹈家,是一军团剧社的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从江西长征过来的。
          你可能会想,他们怎样能经受这样的生活。已经死掉或者被杀的,一定有不少。在西安府污秽的监狱里,关着二百多名这样的少年,他们是在做侦察或宣传工作时被捕的,或者是行军时赶不上队伍而被抓的。但是他们的刚毅坚忍精神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的忠贞不二、坚定如一,只有很年轻的人才能做到。
    (1)从节选内容来看,“红小鬼”这个称呼的来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纪实作品中往往穿插作者的分析和评论,体现作者的倾向性。请赏析下列评论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我想,他一定是非常想家的吧。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估计错了。
    ②你可能会想,他们怎样能经受这样的生活。已经死掉或者被杀的,一定有不少。
    (3)本文题为“红小鬼”,文中却提到老百姓做鞋、做军服、侦察敌人,有什么作用。
    (4)书名《红星照耀中国》有何含义,请联系选文和原著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1 15:0:1组卷:43引用:2难度:0.9
  • 44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 13:30:1组卷:2444引用:30难度:0.9
  • 44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 12:30:1组卷:1156引用:15难度:0.7
  • 44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丈夫之冠也,父
     

    ②往送之门,之曰
     

    ③所以心忍性
     

    于虑
     

    (2)翻译句子。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甲】乙】两文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4)《孟子》中的至理名言,对我们为人处事、立业治国都有很好的借鉴和警示作用,读完【甲】【乙】两文,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发布:2024/12/1 12:30:1组卷:13引用:2难度:0.7
  • 445.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
          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上》)(注释)①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②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③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④廪庾:粮仓。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民不以封疆之界
     
    非不深也
     
    ③服御无所增
     
    ④国家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分一处)
    上 下 诏 赐 民 十 二 年 租 税 之 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召匠计之,直百金。
    (4)用自己的话说说汉文帝治国的做法及效果如何?甲文中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张可以体现?

    发布:2024/12/1 11:30:1组卷:546引用:2难度:0.5
  • 44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 10:30:1组卷:1311引用:5难度:0.9
  • 447.阅读《饮酒》(其五),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诗人写到了①
     
    之景,抒发了②
     
    之情。
    (2)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同意苏轼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发布:2024/12/1 9:0:2组卷:88引用:3难度:0.3
  • 448.选出对《黄鹤楼》赏析有误的一项(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发布:2024/12/1 7:0:1组卷:425引用:2难度:0.5
  • 44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
     
    。诗人写景的同时,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这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

    发布:2024/12/1 7:0:1组卷:49引用:2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