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原创 已完结
中考备考、热点专题、命题分析、模拟训练
浏览次数:792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更新中
中考模拟 分类汇编 专项突破
浏览次数:1596 更新:2025年04月28日
  • 5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漫话溜索
          ①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往往可见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联系两岸的桥,这种桥,即所谓“溜索”,因它以铁索、藤索或篾连系两岸,也称“索桥”。
          ②横断山河谷,水流湍急,岸壁陡峭,雨季河水猛涨,船和竹筏都难以渡江。于是,各式各样的索桥便成了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③溜索,古人称“撞”。《茂州志》中“悬撞度索”和《蜀中广记》中“度索寻撞之桥”等记载,都是先民们对溜索的描述。
          ④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直到如今,在怒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还有种种传说。流传较广的一个传说是:当初,沿江种族民众在两岸各选一个臂力很好的精壮男子,在钓鱼线上各拴一石头,两岸对抛,一旦拴着石头的两条钓鱼线在江中相钩连缠绕,就由其中一方把钓鱼线徐徐拉上岸,一方面固定钩连,一方面在鱼线上拴好又粗又结实的藤绳,再由另一方徐徐拉动,最后藤绳横贯两岸,并被固定在两岸的溜柱上,用木棍绞紧,即成溜索。这个传说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⑤解放前,怒江上没有桥梁,洪水季节,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靠溜索。那时的溜索,一般是用两根一头高一头低的竹篾索或藤索组成,再架上底兜,过溜时,人、马都得捆在底兜上,离岸时用力推一下,靠“滑梆”在溜索上滑行,有时,还得手脚并用,沿索攀援。常常有人因滑梆和溜索出事坠入江中。解放后,人民政府关心两岸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首先将竹溜、藤溜换成了钢丝溜,有些溜索还配上了滑轮。与此同时,还沿江修通了公路,架起了不少吊桥,交通变得安全方便多了。
          ⑥如今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每隔一段都有一对钢质的溜索,一根溜过去,一根溜过来,都有坡度,过溜进既省力,又迅速。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十来岁的小孩大多会过溜。有些靠近村庄的溜索,逢年过节,人们还把它当作游戏的工具,你溜过来,我溜过去,欢声笑语,别有一番风趣。
    (1)文章具体说明了哪些内容?
    (2)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⑤段画线句中“无一不”的表达作用。
    (4)随着社会的发展,你认为溜索在将来还有无保留的必要?请说说理由。

    发布:2024/12/19 17:0:2组卷:224引用:3难度:0.1
  • 5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相关语段,回答问题。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②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
    (1)结合第①段,简要分析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2)结合第②段中加点的内容,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发布:2024/12/19 16:30:1组卷:296引用:15难度:0.7
  • 5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9 14:0:2组卷:94引用:2难度:0.7
  • 54.古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峰,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翩,如在江南画图中。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节选自李流芳《游西山小记》,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解衣
     

    ②怀民亦未
     

    ③相与于中庭
     

    ④欣起行
     

    (2)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战长勺
    A.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B.所欲有甚生者
    C.相与步中庭
    D.然后知生忧患而死安乐也
    (3)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B.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C.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D.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4)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余因得遍观群书
    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写庭中赏月,议论抒情。寥寥数语,意味隽永。既有贬谪的悲凉,又有赏月的欣喜,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B.【乙】文通过描写西山的建筑、湖泊、树木、山峰等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山美景的赞美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C.【甲】文“积水空明”正面写出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侧面描写月光的澄澈,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
    D.【甲】【乙】两文都借用描写、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但仍然旷达、乐观的复杂心情。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发布:2024/12/19 14:0:2组卷:104引用:2难度:0.7
  • 5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判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情,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的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发布:2024/12/19 11:0:2组卷:593引用:26难度:0.7
  • 56.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你所在的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仿照活动一将其他的活动形式补充完整。
    活动一:诚信人物图片展
    活动二:
     

    活动三:
     

    (3)本次活动就中学生如何加强自身诚信建设征求意见,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两点具体做法。
    (4)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5)活动即将结束,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则结束语。(60字左右)

    发布:2024/12/19 11:0:2组卷:300引用:2难度:0.9
  • 5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发布:2024/12/19 11:0:2组卷:35引用:2难度:0.8
  • 58.读经典名著,听先生“旧事重提”。
    选段一: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贝,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选段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二)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
    (2)《朝花夕拾》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又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3)“写作”是鲁迅的人生转折点,请概述他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

    发布:2024/12/19 10:30:2组卷:448引用:8难度:0.8
  • 59.课内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流飘荡 从:跟、随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许可
    C.互相 轩:往高处伸展
    D.窥谷忘 反:同“返”,返回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朱元思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
    B.猛浪 士必怒
    C.蝉千转不穷 无法家拂士
    D.鸢飞戾天 宜多应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第①段中“奇山异水”四字总括全文。
    B.第②段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直接描写了江水的清澈。
    C.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
    D.本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多用骈句,韵律和谐。

    发布:2024/12/19 8:30:1组卷:255引用:2难度:0.6
  • 60.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9 8:30:1组卷:1194引用:15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