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更多>>
![]() |
开学模拟
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稳步提升
浏览次数:242
更新:2025年07月11日
|
![]() |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1928
更新:2025年07月08日
|
661.古诗文背诵默写
默写
(1)此地一为别,
(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3)晴空一鹤排云上,
(4)登临吴蜀横分地,
(5)《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源优美自然景色的句子是:土地平旷,
(6)《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诗人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句子:
(7)《三峡》中,作者用奔马和御风作比较,体现出夏季三峡水流迅猛急速的句子是:“发布:2024/11/22 1:0:1组卷:353引用:3难度:0.9662.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
[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发布:2024/11/21 23:0:2组卷:609引用:24难度:0.9663.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逐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困,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 惩:惩罚 B.杂然相许 许:赞 C.寒暑易节 易:交换 D.一厝朔东 厝:放置
A.出入之迂也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甚矣,汝之不惠
D.汝心之固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B.文章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C.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可以看出,愚公懂得人力是无穷的,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
D.文章最后结尾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命夸娥氏二子移走二山,这是宣扬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说明愚公好心有好报。发布:2024/11/21 21:30:1组卷:149引用:4难度:0.5664.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军士吏被甲
②天子且至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 何陋之有 B.吾欲入劳军 劳其筋骨 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蒙乃始就学 D.称善者久之 陈康肃公善射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4)谈谈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发布:2024/11/21 20:30:1组卷:32引用:2难度:0.7665.下面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21 19:0:2组卷:111引用:2难度:0.6666.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①矣,余拏②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⑤更⑥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⑦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②拏:通“桡”,撑(船)。③毳衣:细毛皮衣。④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⑤焉得:哪能。⑥更:还。⑦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盖竹柏影也
③是日更定矣
④及下船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相与步/于中庭
B.庭下如/积水/空明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3)句子翻译。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4)甲文赏月夜美景,乙文看西湖夜雪。同为夜中赏景,两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发布:2024/11/21 17:30:1组卷:16引用:3难度:0.6667.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21 15:0:2组卷:1534引用:13难度:0.9668.诗歌赏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小艺要用深沉、惆怅的语气朗读两首诗的结尾,这样是否合适?请结合句意或写作背景说明理由。发布:2024/11/21 15:0:2组卷:91引用:3难度:0.2669.阅读《背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选文第一段两次写到“踌躇”,试揣摩一下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下来。
(2)文章为什么要交待“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这一情况?
(3)谈谈划线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生活中,我们在与父辈交流时有时候也并不能完全体会父辈的关心,读完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想?发布:2024/11/21 13:30:1组卷:51引用:4难度:0.3670.“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的风风雨雨让祖国更加强大,无论是港珠澳大桥的正式开通,还是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成功举办等,都zhāng① (A.彰 B.章)显着我国在科技上取得的进步、在国际上的友好交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着以隆重庆祝为原则,歌曲《中国志气》、纪录片《共和国的建设者》,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在祖国不断发展进步的 甲 (A.征程 B.进程)中,我们只有以坚如磐 ②(A.bān B.pán)石的信心、 乙 (A.坚韧不拔 B.矢志不移)的毅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
(1)为文中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
②处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
乙
(3)请参照划线句,文中画线处补充上一个合适的句子。发布:2024/11/21 11:30:2组卷:62引用:4难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