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更多>>
![]() |
开学模拟
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稳步提升
浏览次数:242
更新:2025年07月11日
|
![]() |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1928
更新:2025年07月08日
|
681.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①。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②。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④对酒而相忆!
——李白《剑阁赋》
【注释】①崔嵬:高耸貌;高大貌。②惊雷:使人震惊的雷声。③沧波:碧波。④乡:通“向”
(1)解释加点的实词。
①略无阙处
②属引凄异
③倚青天而中开
④旁则飞湍走壑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乙文“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应这样断句: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C.乙文篇幅虽短,但语言精炼,意象丰富鲜明,句式整齐自然,音韵和谐而富于抒情意味,体现了雄奇阔大的浪漫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
D.两文都写了猿猴的哀鸣,渲染出凄清的气氛。
(4)甲文中三峡的山和乙文中的剑阁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发布:2024/11/21 3:0:2组卷:191引用:3难度:0.568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①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②,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③退则死法④,当恁么⑤时也不妨熟歇。
(苏轼《记游松风亭》)【注】①惠州:今属广东,苏轼被贬后的一安置处。②木末:树梢。③死敌:死于敌手。④死法:死于军法。⑤恁么:如此,这样。
(1)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B.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C.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D.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C.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尝:曾经 D.思欲就亭止息 就:靠近,到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中苏轼游览时轻松愉悦的心情,显示了对待贬谪的旷达态度,读来理趣盎然。
D.甲乙两文虽场景不同,却情怀共通,都写出了作者被贬时不善于自我排遣。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发布:2024/11/21 0:30:1组卷:35引用:2难度:0.5683.名著导读。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恐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这里的“我”是发布:2024/11/20 23:30:2组卷:551引用:16难度:0.7684.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歌。前两句中,“黑云压城”写出敌人攻城的气势,“金鳞开”写出了
(2)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与本诗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都用到了典故。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发布:2024/11/20 23:0:2组卷:321引用:4难度:0.568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20 22:30:1组卷:264引用:2难度:0.8686.《昆虫记》中蟹蛛爱吃( )
发布:2024/11/20 20:30:1组卷:181引用:2难度:0.9687.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B.“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此处将它入诗新颖别致。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颔联。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到长安,山河依旧,草木葱茏,诗人感慨万千,不禁赞美。
(2)这两首诗是杜甫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所写,而当时社会环境也截然不同,所以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相差很大。请你分别写出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发布:2024/11/20 18:0:1组卷:342引用:5难度:0.368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绩,首联中的“东皋”是诗人晚年归隐之地。
B.颔联描写树着秋色、山染余晖的景色,以动衬静,表现了群山的温馨和宁静。
C.颈联将乡民劳作归来之乐景与尾联他们与诗人不相识作对比,表达孤独之感。
D.尾联写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念感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首联在全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发布:2024/11/20 18:0:1组卷:138引用:3难度:0.8689.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西湖春景图,如春水初涨、莺争暖树、
(2)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盛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D.尾联中“行不足”表达了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看不够美景的惋惜之情。发布:2024/11/20 15:30:2组卷:36引用:2难度:0.7690.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他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①这段文字选自《
②文中的“他”是发布:2024/11/20 15:30:2组卷:25引用:2难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