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更多>>
原创
![]() |
中考备考、热点专题、命题分析、模拟训练
浏览次数:721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 |
中考模拟
分类汇编
专项突破
浏览次数:1451
更新:2025年04月28日
|
6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往往是写景作品的魅力。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东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标注读音。
浅草才能没马蹄
解衣欲睡
(2)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月色入户 千家万户 B.怀民亦未寝 寝食难安 C.盖竹柏影也 铺天盖地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天遂人愿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景色总能引发人的驻足游览,诗人笔下的景更赋几份情致,情景交融。一首律诗《钱塘湖春行》道出的是发布:2024/12/19 7:30:2组卷:70引用:3难度:0.662.名著阅读。
请你写出《昆虫记》中描绘的三种昆虫并且分别简要概括它们的特点。发布:2024/12/19 7:0:1组卷:49引用:4难度:0.76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片段,按要求作答。
[甲] 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是精疲力尽了,但在A______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中来回踱着步,一忽儿坐着,一忽儿躺着,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他的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萎的飞蛾欢呼起来。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淡淡苹果色的绿翼,还镶着一条郁金香色和玫瑰色的柔软彩纹。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
[乙] 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B_______在一块。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
(1)[甲]片段中的A是
(2)从所选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3)《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发布:2024/12/19 6:0:1组卷:473引用:20难度:0.764.《昆虫记》中蜘蛛知道蜘蛛网上有猎物的方法是( )
发布:2024/12/19 6:0:1组卷:584引用:13难度:0.965.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入蜀记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②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祝史:祠中主持祭祀者。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B.清/荣/峻/茂。
C.真人即/世所谓巫川神女也。
D.有丝竹/之音。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略无阙处(
②宜为仙真所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4)两文都写到山,请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两文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发布:2024/12/19 5:30:3组卷:429引用:3难度:0.366.《昆虫记》中蟹蛛爱吃( )
发布:2024/12/19 4:30:2组卷:68引用:2难度:0.967.阅读《愚公移山》,回答以下各题。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甲】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乙】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的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妾妇之道也/独行其道
B.甚矣,汝之不惠/欺人太甚河曲智叟亡以应/国恒亡
C.投诸渤海之尾/付诸行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
D.何苦而不平/苦其心志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②且焉置土石?
(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译文: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理解:因为愚公一家一直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所以愚公才想到集合全家人的力量移山,解决出行难题。
【乙】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得很彻底,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理解:愚公叹息智叟年纪太大了,思想保守,应该开放一些。
(4)坚定的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请结合文章及下面【链接材料】,简要说明坚定的信念是如何在愚公、范仲淹身上体现的。(80~100字)
【链接材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①以水沃面;食不给,啖②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③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材料出自《宋史•范仲淹传》)
①[辄]就。②[啖]dàn。喝。③[妻子]妻子与孩子。发布:2024/12/19 3:0:1组卷:96引用:2难度:0.568.根据《昆虫记》中的描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19 2:0:1组卷:446引用:6难度:0.869.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野望的时间、地点及诗人的心情。“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与颈联承接“望”字,紧扣“薄暮”描写野望之景。颔联写动态、远景,侧重细 致描绘;颈联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颈联描绘牧人猎马暮归图。诗人见牧人皆有所归,而“我”却独无,恬淡自然的暮归 景象反而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冷清的色彩。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 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发布:2024/12/19 2:0:1组卷:391引用:3难度:0.77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9 1:30:1组卷:590引用:5难度: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