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更多>>
![]() |
开学模拟
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稳步提升
浏览次数:265
更新:2025年07月11日
|
![]() |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1969
更新:2025年07月08日
|
701.学校开展“科普月”活动,小文的班级负责航空航天知识的科普,下列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可以放在班级的展示台上?请说说理由。
A.李鸣生
B.王树增
C.埃德加•斯诺发布:2024/11/20 1:30:1组卷:29引用:3难度:0.8702.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杂然相许 许:赞同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C.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汉水北岸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即使
A.荷担者三夫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甚矣,汝之不惠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古代寓言名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决心移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有造福后代子孙的愿望;二是懂得人力是无穷的,世世代代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本文采取神话结尾,是个败笔,幻想用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历史局限,充满封建迷信思想。发布:2024/11/19 23:0:2组卷:135引用:2难度:0.570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诚信老人江新波的事迹感人至深。
江新波,男,84岁。2009年他的小儿子罹患癌症去世,当初为了给小儿子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20多万元外债。老伴长年卧病不起,小儿媳没有工作,追悼会上,江新波抚摸着小儿子的遗像老泪纵横:“儿子,向亲戚们借的救命钱,我们不能赖,你放心,欠下的债,我一定会还清!再苦再累,也不能丢掉诚信!”
10年来,他每天早上四点钟起来,靠着种菜、养牛,偿还了20多万元债务。
【颁奖词示例】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你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2019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马旭的颁奖辞)
阅读材料后,你有什么感慨,能否仿照示例,为他拟一则颁奖辞。(含标点限60个字内)发布:2024/11/19 22:0:1组卷:147引用:6难度:0.870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B.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3)两首诗分别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甲)
(乙)发布:2024/11/19 20:30:2组卷:190引用:3难度:0.670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学诗谩有惊人句”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文学史上一般将李清照归入“婉约”派,《渔家傲》却带有豪放之美。请结合“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任选角度赏析。发布:2024/11/19 20:0:2组卷:225引用:6难度:0.7706.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沿溯阻绝
②素湍绿潭
③属引凄异
④不以疾也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C.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
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发布:2024/11/19 19:30:2组卷:96引用:2难度:0.970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妻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且厚③“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⑥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è),专卖。②所在:指盛产茶叶的地方。③厚:增加。④阁诏:搁置诏书。⑤窜:被流放。⑥尔曹:你们。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观察使素贤之 (平时) B.且厚赋毒之乎 (况且,何况) C.往之女家 (同“汝”,你) D.与民由之 (由此)
A.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
B.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
C.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
D.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
(3)下列有关选文内容与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指出公张两人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人格。
B.甲文先使用反问句,否定景春的观点;再使用排比句,阐明大丈夫的实质。
C.乙文何易于敢于焚烧皇帝之令,不惧权势,体现了甲文的“贫贱不能移”。
D.乙文采用对比手法,记叙何易于烧诏爱民而不顾其身的大丈夫的行为。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发布:2024/11/19 18:0:1组卷:325引用:3难度:0.570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春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发布:2024/11/19 16:0:1组卷:291引用:12难度:0.5709.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改动)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劳其筋骨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创业与守成孰难
④方当与诸公慎之
(2)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必先苦其心志 公问其故 B.衡于虑,而后作 言和而色夷 C.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求其能千里也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知守成之难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甲】文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治国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发布:2024/11/19 16:0:1组卷:52引用:2难度:0.5710.阅读名著语段,按要求填空。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它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前——剌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
文中的“它”是指①发布:2024/11/19 14:0:1组卷:54引用:2难度: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