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开学模拟 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稳步提升
浏览次数:291 更新:2025年07月11日
更新中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1991 更新:2025年07月08日
  • 78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的目光
    小  乔
        ①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⑤“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⑥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⑦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⑧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⑨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⑩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象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第⑦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2)品味第⑧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这段把母亲比作
     
     
     
    ,突出了母亲目光的
     
     

    ②“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最后一段,“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4)作者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体悟到当年母亲目光中的爱抚和温暖的,而当她懂得了母爱的时候,她却永远失去了母亲。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喟:“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简要谈谈。

    发布:2024/11/16 11:30:2组卷:920引用:5难度:0.5
  • 782.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2)崔颢《黄鹤楼》中既描绘了在黄鹤楼所见的远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的诗句是:
     
     
    。诗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抓住典型景物,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发布:2024/11/16 11:0:2组卷:1514引用:5难度:0.8
  • 783.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日前,腾讯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微信公众号,家长绑定孩子的QQ号及微信,即可查看孩子的游戏时间、消费记录,甚至还可以设置禁止一些游戏,如果孩子不听话,可以通过“一键禁止所有游戏”。
          某班据此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看‘成长守护平台’”,请你参加讨论,简要陈述看法。(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

    发布:2024/11/16 11:0:2组卷:48引用:11难度:0.7
  • 784.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①岂不大丈夫哉
     

    ②父
     

    ③往之
     

    ④与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居而天下熄/尔敢轻吾射
    B.焉得为大丈夫乎/非木柿
    C.之曰/必敬必
    D.民由之/未复有能其奇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C.孟子针锋相对,表明态度,“焉得”一语既否定了景春的观点,也有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D.孟子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大丈夫唯一的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发布:2024/11/16 10:30:1组卷:64引用:2难度:0.7
  • 785.古代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诗人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C.诗中的三、四句没有直接描写双方交战的激烈场面,“塞上燕脂凝夜紫”描写了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照下凝成胭脂色,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画面感极强。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进行简单的描写。

    发布:2024/11/16 10:0:1组卷:67引用:2难度:0.7
  • 786.品读【甲】【乙】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甲】诗和【乙】诗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情感,有什么异同?

    发布:2024/11/16 9:30:1组卷:191引用:4难度:0.6
  • 787.下面对《渡荆门送别》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16 9:30:1组卷:998引用:5难度:0.8
  • 788.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文化部日前要求各地文化部门查处《臭作》等四款存在非法内容的电脑游戏。
          记者了解到,文化部门在市场上发现的这几款违法游戏产品,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内容,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文化部办公厅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文化部门立即会同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传播这些违法游戏的网站、场所进行检查。一经发现上述电脑游戏,立即查禁、收缴,并根据线索,追根溯源,严查彻究,依法予以处罚。
          新闻标题:
     

    发布:2024/11/16 9:0:1组卷:852引用:11难度:0.5
  • 78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16 8:30:2组卷:504引用:8难度:0.7
  • 790.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挥爱吃辣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论。他首先举出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产生革命家出名的。他又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法国来证明他的说法,可是后来有人提出意大利人也是以爱吃红辣椒和大蒜出名的例子来反驳他,他又只得笑着认输了。附带说一句,“赤匪”中间流行的一首最有趣的歌曲叫《红辣椒》。它唱的是辣椒对自己活着供人吃食没有意义感到不满,它嘲笑白菜、菠菜、青豆的浑浑噩噩,没有骨气的生活,终于领导了一场蔬菜的“起义”。这首《红辣椒》是他最爱唱的歌。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①上述语段中“我”是谁?“他”又是谁?
    ②请简要分析“这首《红辣椒》是他最爱唱的歌”的原因。

    发布:2024/11/16 6:0:1组卷:90引用:3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