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更多>>
![]() |
开学模拟
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稳步提升
浏览次数:345
更新:2025年07月11日
|
![]() |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2060
更新:2025年07月08日
|
86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以下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人”一句,借古代传说,表达岁月不在、古人不见之遗憾。
B.“白云千载空悠悠”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物是人非的感慨,也侧面烘托出黄鹤楼高耸入云之雄壮。
C.“晴川”一联描写了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明丽江景,为尾联之思乡做铺垫。
D.整首诗情调消极,充满了封建神话,应当批判。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愁”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发布:2024/11/13 8:0:29组卷:110引用:2难度:0.486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侍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1)以上文段选自《
(2)文段中有个错别字的词语是“
(3)“鼎鼎大名”中“鼎”的意思是: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5)在作者的眼中选文中的A是“狂热分子”,其原因是什么?发布:2024/11/13 4:30:1组卷:131引用:3难度:0.5863.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遂至承天寺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余告之故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发布:2024/11/13 4:0:1组卷:53引用:7难度:0.5864.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 B.陶后鲜有闻 村中闻有此人《桃花源记》) C.清风过之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A.其真无马邪
B.其一犬坐于前
C.不可知其源
D.醉能同其乐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蔓不枝
②兰甚似乎君子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甲文写“爱莲”,为何还要写菊和牡丹?请简要分析。
(6)甲、乙两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7)请自选角度,对丙诗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做简要赏析。发布:2024/11/13 1:0:1组卷:201引用:3难度:0.5865.下面有关新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13 0:30:1组卷:442引用:24难度:0.786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
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 (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晓雾将歇:
②古来共谈:
③五色交辉:
④临清流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实是欲界之仙都 然是中有深趣也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月上下 C.复与疏钟相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倘能从我游乎 战则请从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发布:2024/11/13 0:30:1组卷:111引用:2难度:0.686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请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妙处。
(2)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发布:2024/11/13 0:0:1组卷:121引用:3难度:0.4868.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发布:2024/11/12 22:30:1组卷:751引用:8难度:0.6869.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 (通“缺”,空隙,缺口) B.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C.虽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 D.每至晴初霜旦 (下霜)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春冬之时/已而之细柳
C.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D.虽乘奔御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翻译: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趣味。
B.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翻译: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D.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翻译: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本来就是可以被偷袭和俘虏的。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三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在写作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特别是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凸显人物的特点。
D.《愚公移山》一文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本身着墨极少,大部分内容都是各种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的态度以及愚公的回应。发布:2024/11/12 22:30:1组卷:63引用:4难度:0.7870.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李清照是
(2)本词被评论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诗句,分析本首词的意境和风格。
(3)词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发布:2024/11/12 22:30:1组卷:191引用:2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