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62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9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731.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入适当的关联词,并谈谈这些关联词的使用效果。
          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为必要,(  ) 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  ) 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我 (  ) 至今不悔,(  ) 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
    使用效果: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5引用:2难度:0.5
  • 273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1难度:0.5
  • 273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就是把语言材料组织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告诉别人一件事,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示一个意见。语言材料很多,在表达的时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比如说,有个小孩很灵敏,很好玩,我很喜欢他。要把我对他的印象说出来,用什么词儿呢?用“灵”“机灵”“伶俐”“很鬼”“很有心眼儿”?或者用一般常说的“聪明”?这就有个选择,从中选一个最足以表示我对他的印象的说法。说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可以说“这个小孩真聪明”,也可以说“这个小孩真不笨”,这又有所选择。“他心灵手巧,样样都行”,这句话很整齐;“他干什么都很出色,真行”,这句话不像上一句四个字四个字的,不整齐,但是也可以,也不错。我们可以很平实地说出对一个孩子的印象,“他举止动作活泼灵敏”,也可以打个比方,“这小孩真麻利,活像个小猴子”。这是随便举几个例子,从用词到说一句话、一段话,这里边可以选择的方面很多很多。认真细致地选择,并且能很迅速地选出最需要、最适当的说法,就是修辞的能力。上面举的是日常生活中无关重要的话。说重要的话,讲重要的道理,发表重要的意见,也需要选择,越是内容重要,越需要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辞很重要,应该具有这种能力。修辞不是把话这么装饰那么装饰,更不是自己制造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只不过是从现有的语言材料中精心选择而已。创造性地运用是可以的。所谓创造性,是指在选择运用之中有独到之处。
    (摘编自张志公《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选文是如何向读者介绍“修辞”的?在主题上,它与课文《修辞立其诚》有何不同?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3难度:0.5
  • 2734.一词多义。

    君臣相,不知所归 (
     

    将军宜枉驾之 (
     

    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哉(
     


    伶人也哉 (
     

    独沛公则置车骑,脱身骑(
     

    老而无子曰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7
  • 2735.全班同学围绕“传言”这个话题进行了一次课堂讨论,以下是某位同学的笔记:
    ①讨论“传言”应区分“不准确的信息”和故意编造的“误导信息”。
    ②“传言”是不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实的信息。
    ③许多传言是后来被证实或部分证实的。
    ④那些未能证实的传言也不等于就是无中生有。
    ⑤传言有时也可能是一种制造舆论的手段。
    对这些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最合理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6
  • 2736.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梁,吾仇也(判断句) ②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状语后置句)
    ③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 ④盛以锦囊(状语后置句)
    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定语后置句) ⑥而告以成功(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⑦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⑧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1引用:1难度:0.8
  • 273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柏拉图、卢梭,托尔斯泰和程伊川都曾怀疑到文学的影响,______它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健康的。世间有一部分文学作品确有这种毛病,本无可讳言,但是不能 ______,我们只能归咎于作品不完美,不能_____文学本身必有罪过。“道德的”与“健全的”原无二义。健全的人生理想是人性的多方面的谐和的发展,没有残废也没有臃肿。譬如草木,在风调雨顺的环境之下,它的一般生机总是欣欣向荣,长得枝条繁茂,花叶扶疏。(①
     
    ),生来就需要宣泄生长,发芽开花。有情感思想而不能表现,生机便遭窒塞残损,好比一株发育不完全而呈病态的花草。所以要完全实现人生,(②
     
    )。世间有许多对文艺不感兴趣的人干枯浊俗,生趣索然,其实都是一些精神方面的残疾人,或是本来生机就不畅旺,或是有畅旺的生机因为窒塞而受摧残。
    (1)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比喻 论证 举例 论证
    B.对比 论证 类比 论证
    C.举例 论证 对比 论证
    D.类比 论证 比喻 论证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否定 因小失大 确认
    B.以为 因噎废食 断定
    C.提出 矫枉过正 忽视
    D.默认 顾此失彼 推定
    (3)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2难度:0.7
  • 273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7引用:2难度:0.5
  • 273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多元的乡村文化心理
    贺仲明
          孙犁所受到的乡村文化影响,并不是单一而纯粹的,其中既有普通农民的文化,也融合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内容,或者说它是乡村文化中的上层。此外,孙犁的文学观念中还可依稀看见西方文学的某些影子,较之赵树理等作家,孙犁的眼界无疑要更开阔,现代的成分要多一些。同时,现代革命的思想文化,也在孙犁的思想中打下了很深的印记。他可以说是传统思想与乡村文化的结合体,也可以说是现代乡村知识分子思想与现代革命思想的结合体。
          正是作为这种复杂性的表现,孙犁的作品中除了对乡村文化思想的遵循,也体现了现代思想引导下对传统的突破和创新。最成功的自然是《铁木前传》中的小满,这一形象内涵复杂,远非传统乡村伦理可以涵盖。它体现了孙犁对乡村文化的超越,是现代精神对乡村文化的投射。
          就阶段性而言,40年代的孙犁是比较“新”的时期,他的创作受革命文学观念和西方文学影响较大,乡村文化的影响只是潜在地体现在他的创作中。当然,孙犁身上的乡村文化色彩与四五十年代的政治文学观念并不矛盾,而是有一定的和谐性。或者说,战争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本就带有很强的传统和民间色彩,孙犁与现实文学观念的和谐有其内在必然性。
          50年代是孙犁乡村文化影响表现得比较自如的时期,曾经被时代所压抑的一些想法也偶尔得到释放,倾向于农民文化的文学思想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达。1950年,孙犁对新文学传统发表过这样的看法:“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倒是多接受了一些西洋的东西,这当然和五四运动的精神有总的关联,而且也不是徒然的。但是这样做,造成了一个很大的损失,它使文学局限在少数知识青年的圈子里,和广大劳动人民失去了联系。”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思想上,孙犁对传统和民间文学表示出更明确的肯定,希望加强对其“语言和人物性格故事结构方面的研究,叫广大人民从新的认识上阅读它们,学习它们”。
          60年代中期后,孙犁在人生观和文学观上都有比较大的变化,但也正因如此,他深层的思想文化得到了比较真实而外在的表现,他的乡村文化道德观念和文学观念,在一系列忆旧散文中表现得相当直接。但由干此时的孙犁离开农村生活已经相当长时间了,对于乡村的现实文化比较陌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读书,从新文艺转入民间文艺,从新理论转到旧理论,从文学转到历史。”他更侧重于从中国传统典籍中寻找精神资源,受儒家文化的思想影响也更突出。这时期孙犁的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和乡村文化思想二者的结合,儒家文化思想占据主导。
          就总体而言,决定和主导孙犁整个人生和创作思想的,是乡村文化;在孙犁心中始终牵挂,也影响着他整个人生道路和文学创作的,是乡村社会,是他的童年记忆。在这个前提上我们来理解孙犁一生的创作轨迹,会有更深切的体会。从40年代开始创作,孙犁就一直是边缘作家,尽管他的许多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也一直有非议存在,他也从没有在文坛上占据什么重要位置,得过什么重要评价。他也多次表示对文坛现实的不满,怀念宁静单纯的乡村生活。正因此,有批评家将他视为“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是有一定道理的。问题是他为什么会成为“多金人”,显然是他的文学思想,生活态度与时代要求时代潮流不合,是他内在的文学精神与时代政治的距离。孙犁的深层世界是属于乡村的,是乡村文化的心灵守望。他质朴但执着的“真善美”观念,在深层世界上是对立于现实的政治观念和新文学主流文学潮的。这种对立不以外在冲突表现,但却是根本性和内在性的,是不可调和的。这也意味着他的受冷遇是必然的。
    (节编自贺仲明《一种文学与一个阶层:中国新文学与农民关系研究》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犁所受到的文化影响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而且在其人生和创作历程中也存在着不同文化影响的阶段性特点。
    B.从40年代到50年代,乡村文化对孙犁创作的影响,从开始只是潜在地体现在他的创作中,逐渐表现得比较自如。
    C.孙犁虽坚持乡村文化立场,但因长期离开乡村生活,与现实的乡村有了距离,60年代中期后便彻底转向中国儒家文化思想。
    D.乡村文化主导了孙犁的人生和创作思想,乡村社会和童年记忆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和文学创作,这可以成为理解孙犁一生创作轨迹的前提。
    (2)作者认为孙犁的作品“体现了现代思想引导下对传统的突破和创新”,请以《荷花淀》中的“伦理道德”为例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认为孙犁“受冷遇是必然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列举理由。
    (4)本单元三篇小说都体现了各自的“乡村文化”特点,请分别概括分析。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5引用:2难度:0.6
  • 2740.结合课文分析本文的情节结构有什么特色。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