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2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77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901.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首段的作用是什么?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7290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5引用:1难度:0.62903.阅读《氓》,完成下题。
(1)下列对《氓》一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第一、二章写结婚经过,第三章追悔自陷情网,第四、五章写男方负情背德,第六章表达女子自醒后的刚强。
B.女子受夫权的压迫,被任意遗弃,这在几千年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本诗表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
C.本诗将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坚强的性格。
D.这是一首弃妇诗,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痛苦,不仅是对那个薄情男子而且是对男权社会的强烈控诉。
(2)诗中三次写到淇水,请对这些句子作简要赏析。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62904.古今异义。
每移案顾视,顾视无可置者
久不见若影
日过午已昏或凭几学书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1难度:0.82905.阅读《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它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以外,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其中可能发生的事迹,不外乎空中的风雨,草里的虫蛇,林中出没的走兽和树间的鸣鸟。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绝不会问道:这里也曾有过人烟吗?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转上山坡,便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住的房屋,建筑起来不过二三十年,我们走的路,是二三十年来经营山林的人们一步步踏出来的,处处表露出新开辟的样子。眼前的浓绿浅绿,没有一点历史的重担。但是我们从城内向这里来的中途,忽然觉得踏上了一条旧路。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口还有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它无人修理,无日不在继续着埋没下去。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因为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
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在七十年前,云南省的大部分,经过一场浩劫,有多少村庄城镇在这时衰落了。现在就是一间房屋的地基都寻不到了,只剩下树林、草原、溪水,除却我们的住房外,周围四五里内没有人家,但是每座山,每个幽隐的地方还都留有一个名称。这些名称现在只生存在从四邻村里走来的砍柴、背松毛、放牛牧羊的人们的口里。此外它们却没有什么意义;若有,就是使我们想到有些地方曾经和人生过关系,都隐藏着一小段兴衰的历史吧。
我不能研究这个山村的历史,也不愿用想象来装饰它。它像是一个民族在这世界里消亡了,随着它一起消亡的是它所孕育的传说和故事。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例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他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其次就是鼠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幕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长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从杂草中露出头来。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部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像是这个少女,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雨季是山上最热闲的时代,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那是些从五六里外趁早上山来采菌子的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目前的世界。这景象,在七十年前也不会两样。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这中间,高高耸立起来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树木,有加利树。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风摇摆的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望久了,自己的灵魂有些担当不起,感到悚然,好像对着一个崇高的严峻的圣者,你不随着他走,就得和他离开,中间不容有要协。——但是,这种树本来是异乡的,移植到这里来并不久,那个山村恐怕不会梦想到它,正如一个人不会想到它死后的坟旁要栽什么树木。
秋后,树林显出萧疏。刚过黄昏,野狗便四出寻食,有时远远在山沟里,有时近到墙外,做出种种求群求食的嗥叫的声音。更加上夜夜常起的狂风,好像要把一切都给刮走。这时有如身在荒原,所有精神方面所体验的,物质方面所获得的,都失却了功用。使人想到海上的飓风,寒带的雪潮,自己一点也不能做主。风声稍息,是野狗的嗥声,野狗声音刚过去,松林里又起了涛浪。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一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
在比较平静的夜里,野狗的野性似乎也被夜的温柔别服了不少。代替野狗的是鹿子的嘶声。这温良而机警的兽,自然要时时躲避野狗,但是逃不开人的诡计。月色朦胧的夜半,有一二猎夫,会效仿鹿子的嘶声,往往登高一呼,鹿子便成群地走来。……据说,前些年,在人迹罕到的树丛里还往往有一只鹿出现。不知是这里曾经有过一个繁盛的鹿群,最后只剩下了一只,还是根本是从外边偶然走来而迷失在这里不能回去呢?反正这是近乎传说了。这美丽的兽,如果我们在庄严的松林里散步,它不期然地在我们对面出现,我们真会像是传说中的圣人一般,在它的两角之间看见了幻境。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1942年,写于昆明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选择了“路”“小溪”“鼠麴草”“彩菌”等意象,富有生命色彩和真挚的情感。
B.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很多幅非常有意味的图画,其中有最能体现宁静之美的雨后彩菌。
C.作者在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以描写为主,但又把议论缀于其中,还不时插入记叙和抒情。
D.文章中句式长短有致、整散结合、灵活多样,表现出多重节奏的和谐统一,具有音乐美的特征。
(2)“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中的“秘密”,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分条阐释作者是通过怎样的事物感受到“余韵”的。
(4)文章结尾,作者说“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你如何理解?认真研习《秦腔》,完成下列问题。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3难度:0.42906.感悟作者的质疑和求实精神。
活动1: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各有什么说法?作者对此态度怎样?理由又是什么?前人姓名 得名由来 作者态度 理由 郦道元 李渤
活动3: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0难度:0.72907.写出下列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匪我愆期
(3)士也罔极
(4)自我徂尔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1难度:0.82908.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活动1:说说《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一文是如何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
活动2:《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这篇文章上下文衔接自然,得益于过渡句的使用。请根据文章内容,找出过渡句。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0难度:0.72909.阅读《石钟山记》,依据语境,梳理文言词语在上下文中的不同词义。
(1)“得双石于潭上”“自以为得之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自以为得其实”四句中皆有“得”字,请分类解说词义。
(2)“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两句中的“搏”,本义为“搏斗”,结合主语“水石”和“猛兽奇鬼”,说说怎样释义才更贴切。
(3)“余固笑而不信也”“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因笑谓迈曰”“笑李渤之陋也”四句中,“笑”的内涵有什么不同?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2难度:0.52910.诵读课文《项脊轩志》第4、5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归有光丧妻前欢乐感情的一项是
①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②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③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④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⑥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A.③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⑥
(2)对这两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4段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欢乐和悲痛的心情,是对前半部分的追叙和补充。
B.第5段宕开一笔,写枇杷树葱茏、俊美、婆娑、挺拔的风姿,作者以此衬托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C.文中没有“相亲相爱”或“相敬如宾”之类的字眼,而伉俪深情自见。主要是因为作者借助细节描写的手法,抓住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的琐事进行写作。
D.结尾的妙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睹物思人,以轻快显露的笔法结束全篇,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②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0难度: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