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必修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30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78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2861.学校将举办“水文化探源”主题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择水而居,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如“淇水汤汤”“曲水流觞”“酾酒临江”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说“水无常形”,它总是因时、因势而变;人们又说“上善若水”,因为水无欲无争,又成人之美……请以“水”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认识、抒发情感。150字左右。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7引用:3难度:0.7
  • 286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蚤匿于岩窔,从古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双溪归后十日,偕一青、仲孚、应宿,观披雪之瀑。水源出乎西山,东流两石壁之隘,隘中陷为石潭,大腹弇口若甖,瀑坠甖中,奋而再起,飞沫散雾,蛇折雷奔,乃至平地。
          其地南距县治七八里,西北距双溪亦七八里。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才也。石潭壁上有刻文曰:“敷阳王孚信道、建安陈信臣、荥阳张峣子厚、合淝黄甫升。绍圣丙子正月甲寅。”凡三十六字。“信臣”“皇甫”“甲寅”之下,各有二字损焉。以兹瀑之近依县治,而余昔尝来游,未及至而返。后二十余年,及今乃履其地。人前后观兹瀑者多矣,未有言见北宋人题名者,至余辈乃发出之。人事得失之难期,而物显晦之无常也,往往若此。余是以慨然而复记之。
    (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十四,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
    B.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
    C.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
    D.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巳,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是中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也是历代历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始于西周,为君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各朝代大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C.文端,是清朝大学兼礼部尚书张鹏翮的谥号。谥号,是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D.薨,《礼记•曲礼》中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所以春秋战国以后,只有诸侯死了才叫“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首先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出游经过以及留宿张文端墓舍的原因,然后对双溪的自然风景做了精彩描写:岩石青碧,松树茂密。
    B.置身于双溪优美的环境,作者情不自禁地凭吊张文端,张文端功成身退,衣锦还乡,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想退休归乡颐养天年的愿望。
    C.作者将披雪瀑布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势,将其气势、声威和盘托出。其中“坠”“奋”“起”等动词笔力千钧,生动传神。
    D.观披雪瀑布的所记所感的写法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引导读者欣赏景物的同时,给人以深刻有益的启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②以兹瀑之近依县治,而余昔尝来游,未及至而返。后二十余年,及今乃履其地。
    (5)本文以“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开头,这里运用了哪些纪时方法?在《登泰山记》中又用到了哪些纪时方法?请举例说明。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0引用:8难度:0.5
  • 286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气象、天文、农事进行观察和总结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和历史       。尽管         ,先人留下的二十四节气仍有其现实意义。它体现了中国古人超前的科学认知水平,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其中的“二分二至”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的变化。古人正是因为能够正确地认识季节,才能提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气概念。
          通过对天象的研究,古人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明白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原理,并凝练出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的二十四节气。其中,惊蛰、清明、小满、芒种这四个节气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些表征物候的节气反映出我国早期相对成熟的农耕文明深厚的根基。二十四节气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气候学的发展高度。从《诗经》《吕氏春秋》直至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古人对气候的记录和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汉代所确定的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名称及内涵沿用至今,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古人对气候学认识的高度和深度,其科学性         。除了指导农事外,二十四节气还影响着民俗活动、饮食养生理念等多个领域。它提倡遵循自然规律,         出古人朴实的生态观,对现代社会人们加强生态意识仍具有启示作用。
    (1)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积淀 时过境迁 不言而喻 折射
    B.沉淀 事过境迁 不可言喻 折射
    C.沉淀 事过境迁 不言而喻 映射
    D.积淀 时过境迁 不可言喻 映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正是因为能够正确地认识季节,就能提出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气概念。
    B.古人正是因为能够正确地认识季节,才能提出具有对农业发展重要意义的节气概念。
    C.古人正是因为能够正确地认识季节,才能提出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气概念。
    D.古人正是因为能够正确地认识季节,就能提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气概念。
    (3)下列语句所对应的节气时间段,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插秧歌》)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
    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
    ④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芣苢》)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③④②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0引用:9难度:0.7
  • 286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小题。
    添字采桑子•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①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塔不停。②愁损:因发愁面损伤身体和精神。③北人:北宋灭亡 人被迫从北方流落到江南,故自称“北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了芭蕉?此句将读者视线引向了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B.词的上片写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的幽情。上片咏物,情景相生,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难遣,郁结于心。
    D.这首词将芭蕉和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愁情随着雨打芭蕉声,变得更重更深。
    (2)有人评论:“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作简要分析。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8引用:7难度:0.6
  • 2865.请赏析“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引用:1难度:0.8
  • 2866.从“礼治秩序”“长老统治”“差序格局”中选择两个概念来分析下列材料中的现象。
          白嘉轩继承了族长之位后,率领村民修复祠堂,把白鹿原上的圣人朱先生为白鹿村人拟的过日子的章法宣布为共同遵守的“乡约”,并且把“乡约”刻在青石板碑上,镶在祠堂正门的两边,召集族人中十六岁以上男子每日诵读学习,劝诫族人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克己修身,齐平其家,和睦乡里。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引用:2难度:0.7
  • 2867.“打卡”原指工作人员把考勤卡放在磁卡机上记录上下班时间的行为,其词义在下面的语境中发生了变化,请指出其具体含义。
    (1 )徽州油菜花等你来打卡,享受不一样的浪漫。
    (2 )小明在网上订购了唐诗学习的 APP,每天都打卡。
    (3 )王老师退休后四处旅游,常常在朋友圈晒照打卡。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5引用:7难度:0.8
  • 2868.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及其内容特点,用举例的方法再写两个语句。
          进入中学后,我瞄上了“大部头”的中外名著,它们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使我得到了无穷的美的享受:我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
     
    时而在高大巍峨的巴黎圣母院前驻足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引用:2难度:0.8
  • 2869.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竹露滴清响”这一诗句的优美意境,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答: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引用:7难度:0.6
  • 2870.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2)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3)复述故事情节:火车来之前……火车来之后……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0引用:1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