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开学模拟 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稳步提升
浏览次数:425 更新:2025年07月11日
更新中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2274 更新:2025年07月08日
  • 104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红军)步行穿越了一些世界上最难走的小路,跨过了亚洲高峻的雪山和宽阔的江河。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率领红军先锋部队的是指挥员刘伯承,他曾在四川一个军阀的军队里当过军官。他熟悉这个部落民族,熟悉他们的内争和不满。他特别熟悉他们仇恨汉人,而且他能够说几句彝族话。他奉命前去谈判友好联盟,进入了彝族的境内,同彝族的首领进行谈判。他说,彝族人反对军阀刘湘、刘文辉和国民党;红军也反对他们。彝族人要保持独立;红军的政策主张中国各少数民族都自治。彝族人仇恨汉人是因为他们受到汉人的压迫,但是汉人有“白”汉和“红”汉,正如彝族人有“白”彝和“黑”彝,老是杀彝族人,压迫彝族人的是白汉。红汉和黑彝应该团结起来反对他们的共同敌人白汉。彝族人很有兴趣地听着。他们狡黠地要武器和弹药好保卫独立,帮助红汉打白汉。结果红军都给了他们,使他们感到很意外。于是红军不仅迅速地而且安然无事地高高兴兴过了境。好几百个彝族人参加了“红”汉,一起到大渡河去打共同的敌人。
    (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乙)说时迟,那时快,蒋门神急要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武松便转身回过刀来,那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武松当时一刀,齐耳根连脖子砍着,扑地倒在楼板上。两个都在挣命。这张团练终是个武官出身,虽然酒醉,还有些气力,见剁翻了两个,料道走不迭,便提起一把交椅轮将来。武松早接个住,就势只一推,休说张团练酒后,便清醒白醒时,也近不得武松神力,扑地望后便倒了。武松赶入去,一刀先剁下头来。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下头。转身来,把张都监也割了头。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锺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锺,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却待下楼,只听得楼下夫人声音叫道……
    (选自施耐庵《水浒传》)(1)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的不同人生和反抗道路,表现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平等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B.《水浒传》塑造的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武松最具传奇色彩。他从为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五台山、智取生辰纲……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
    C.《红星照耀中国》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多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D.乙选段中“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2)阅读甲选段,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选段大量运用了动作描写,请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②文段中画线句子体现了武松什么性格?
    (3)看了乙选段文字的记述,你觉得红军能够取得“大迁移”的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2024/11/4 20:0:1组卷:38引用:2难度:0.5
  • 1042.名著阅读
    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

    发布:2024/11/4 19:0:2组卷:64引用:8难度:0.8
  • 1043.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4 19:0:2组卷:349引用:3难度:0.8
  • 1044.现代文阅读。
    藤野先生(节选)      (1)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2)“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3)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4)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5)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6)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7)“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8)“可以抄一点。”
          (9)“拿来我看!”
          (10)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11)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12)“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13)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14)“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15)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16)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17)“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18)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读选文(1)-(5)段,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3)第(10)段写我从藤野先生那里取回讲义打开看时,为什么“吃了一惊”?为什么又“不安”又“感激”?
    (4)作者在本文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四个典型事件?分别展示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发布:2024/11/4 14:30:2组卷:79引用:2难度:0.5
  • 1045.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二】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注解:①饯:饯行,就是用酒食送行。②衢: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③抚节:节,是一种乐器。抚节,就是弹奏乐器,可译作“弹琴”。④悲歌:高歌。悲,表示声音高亢,不是悲伤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河曲智叟笑而
     
    ②担中肉尽,有剩骨
     
    ③自谓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 潭西南
    B.饯郊衢 汉阴
    C.惩山北 未穷青
    D.残年余力 属予作文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如土石何?
    ②薛谭乃谢求反。
    (4)《愚公移山》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请联系现实,简要写出你的体会。
    (5)请你对薛谭作全面而简要的评价。

    发布:2024/11/4 12:0:2组卷:238引用:2难度:0.4
  • 1046.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任意东西
     

    ②一百
     

    ③蝉则转不穷
     

    ④窥谷忘
     

    (2)下列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势竞上╲至于者歌于途
    B.天下独╲猿则百叫无
    C.争高指╲视无碍
    D.风烟净╲湖中人鸟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5)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发布:2024/11/4 11:30:2组卷:283引用:4难度:0.9
  • 1047.本学期我们阅读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请完成以下练习。
    【识书名】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
     
    。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
     
    》。
    【论英雄】“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是
     
    。(填人名)
    【忆历史】第五篇讲述了红军
     
    的艰难过程,重点记叙了“第五次反围剿”,以及被看作中国革命的一次战略大转移的远征中
     
    、通过大草地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选方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们可以采用“精读”与“跳读”并用的读书方法。跳读可以跳过
     
    ,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发布:2024/11/4 11:30:2组卷:81引用:3难度:0.7
  • 1048.名著阅读。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书中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的描写出来,例如;①______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②_____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焦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③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④____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⑤__________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正因为如此精彩,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作者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为文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选项。
    A.螳螂    B.蝉     C.小麻雀      D.小甲虫    E.杨柳天牛

    发布:2024/11/4 9:0:1组卷:237引用:5难度:0.8
  • 1049.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已之细柳军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B.生忧患 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C.必先其心志 而不平?
    D.人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2)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在颜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B.征验在颜色上,发现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明白。
    C.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D.征验在脸色上,发现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明白。
    (3)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需要先经受艰苦磨炼。
    B.从国家兴亡和个人发展两个角度依次论证安乐则亡、忧患则生的道理。
    C.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D.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层层推进,结构严密。
    (4)下列选项能证明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B.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发布:2024/11/4 9:0:1组卷:27引用:2难度:0.7
  • 1050.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4 9:0:1组卷:891引用:21难度:0.9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