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专项突破 高效备考 全国通用
浏览次数:830 更新:2025年07月17日
更新中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2678 更新:2025年07月17日
  • 165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词语。
    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亲戚
     

    ③人恒
     

    ④而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孟子的治国理念,甲文告诉国君要“
     
    ”;乙文则告诉国君要有
     
    意识。(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4)《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气度非凡。请分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一句的表达效果。

    发布:2024/9/8 21:0:8组卷:38引用:3难度:0.6
  • 165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亲戚
     

    公孙
     

    丈夫之
     

    往之
     

    富贵不能
     

     

     

     

    孙叔
     

    百里
     

     

    法家
     

    发布:2024/9/8 21:0:8组卷:16引用:2难度:0.8
  • 165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话,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请列出一些你所知道的“大丈夫”及其事迹。

    发布:2024/9/8 21:0:8组卷:9引用:2难度:0.8
  • 1654.下列对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9/8 21:0:8组卷:290引用:2难度:0.5
  • 1655.文学知识填空。
          本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
     
     
     
    。孟子名
     
    ,字子舆。他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
     

    发布:2024/9/8 21:0:8组卷:83引用:2难度:0.8
  • 1656.下列对《富贵不能淫》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9/8 20:0:9组卷:574引用:2难度:0.8
  • 1657.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七里之guō
     

    wěi
     
    而去之
    封jiāng
     
    之界
    一怒而诸侯jù
     

    安居而天下xī
     

    必敬必jiè
     

    富贵不能yín
     

    人héng
     

    héng
     
    于虑

    发布:2024/9/8 20:0:9组卷:141引用:2难度:0.7
  • 165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9/8 20:0:9组卷:411引用:2难度:0.8
  • 1659.在七年级我们遇到春秋时代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八年级我们遇到战国时代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请阅读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三里 亲戚畔
    B.而攻之 环相扣
    C.兵革之 天时地
    D.而去之 而去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理解:孟子认为,在战争中,好的天气、时令等因素不如地理条件优越;而地理条件优越,又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的力量大。所以,战争胜利的最重要条件是“人和”。
    【乙】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间溪流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士兵的勇猛。
    理解:孟子认为划定边疆界限,有险要的山河、强大的武力,都不能使人民安居、国家稳定。
    【丙】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理解:可见孟子期待战争,认为只要君主施行仁政,战争就一定能胜利。
    (3)上文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结合下面【链接材料】,简要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西伯与纣王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纣不喜九侯女,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纣囚西伯。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
    (节选自《史记•殷本纪》,有删改)注:①怨望:怨恨。②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任命西伯姬昌、九侯、鄂侯,为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③醢(hǎi):肉酱。这里指一种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④脯(fǔ):肉干。这里指一种把人制成肉干的酷刑。⑤阴:暗暗地。⑥稍:逐渐。

    发布:2024/9/8 20:0:9组卷:248引用:5难度:0.7
  • 166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孙
     
        贫
     
        丈夫之
     

    不能
     
        
     
        妇之道
     

     
          
     
        法家
     

     
           外
     
        劳其
     

    发布:2024/9/8 20:0:9组卷:122引用:3难度:0.9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