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2629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已完结
夯实根基 短时高效 考点聚焦
浏览次数:1131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 2711.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化出版社郝 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 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 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责编,不过要 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 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 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 本文作者苏培成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署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承担”,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录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周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8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本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我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周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但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这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勉。
    (选文有改动)(1)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2)选文第③段“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
    (3)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
    (4)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
    (5)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充分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74引用:9难度:0.1
  • 27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峡口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
     
     和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20引用:10难度:0.7
  • 2713.类文拓展阅读
    屠呦呦与青蒿素(节选)
          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②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③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查阅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个方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效果。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④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⑤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人庄严的声音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2)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从选文来看,屠呦呦的可贵品质有哪些?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源自什么?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9引用:2难度:0.7
  • 2714.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A]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被几个少年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他。“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
    “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信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总的说来,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像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没有人能不感到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的发展前途。
    [B]有一次我同彭德怀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我后来了解彭德怀为什么喜欢这些“小鬼”,那是他向我的再三要求让步,把他自己的童年的一些情况告诉我的时候。他在自己的童年所受的苦,可能使西方人听来感到惊奇,但是却是够典型的背景材料,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
    (1)[A]文中彭德怀跟我讲述了他与“红小鬼”的事情,在这儿之前,作者也跟“红小鬼”有过接触,请任选一次简述。
    (2)[A]文中,作者在描写“红小鬼”少年先锋队时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根据[B]选段,联系第八篇第2章“彭德怀印象”内容,谈谈彭德怀“红色的品德”。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9引用:3难度:0.7
  • 27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与致虚妹丈书
    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阙,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缭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缭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殆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①被:遮盖。②殆荡:这里指书法舒放旷达。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昨宵乐 甚:
     
    ②吹洞箫 数:
     
    ③不能 及:
     
    ④因即以昨日所者请正 就: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又 松 竹 影 交 加 翠 影 被 面 月 光 洒 落 酒 杯 中 波 动 影 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婉妙”做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绞丝旁,和丝绒有关。“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
     

    (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陈述。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9引用:3难度:0.6
  • 271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选文出自
     
    ,作者是
     
    朝代的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略无
     

    ②沿阻绝
     

    ③飞其间
     

    ④至于夏水襄陵
     

    ⑤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⑥素绿潭
     
         绝𪩘多生怪柏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略无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漱其间
     

    引凄异
     

    三峡七百里中
     

    湍绿潭。
     

    王命急宣
     

    ⑨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⑤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5)理解默写
    ①本文第一段写三峡,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
     
     

    侧面写山高的句子是
     
     

    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
     
     

    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名句
     
     

    ③写夏季通常情况下水大流急的句子
     
     

    ④春冬之时写俯视所见之景表现动静结合的句子
     
     

    ⑤引用渔歌进一步渲染秋天凄凉萧瑟气氛的句子是
     
     

    (6)认为本文最后引用歌谣作结有何作用?
    (7)请你分别用8个字来概括山水的特点
    山:
     
     夏水:
     
        春冬之水:
     
     秋水:
     

    (8)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07引用:1难度:0.7
  • 2717.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相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抗日战争的序幕。
    (选自(中国石拱桥)(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介绍卢沟桥的一般情况,再介绍其结构设计,再说明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较全面地说明了卢沟桥的主要特点。
    B.选文描高了石刻子的千态万状,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C.卢沟桥采用联拱,这样的设计,既使其结构更加坚固,又显得姿态优美。
    D.选文介绍卢沟桥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意在告诫读者,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国的桥梁事业。
    (2)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的词语。
    ①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②“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盛景之一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6引用:6难度:0.7
  • 2718.参观回来后,各班举行了“运河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语言的神奇魅力,我班于12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运河诗词诵读”为主题的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运河文化的热爱之情。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81引用:18难度:0.8
  • 27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搞科技霸权就是阻碍发展进步
    --拒绝竞争必将失败
    钟 声
    “一个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亚当•斯密这句话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令世人惊诧的是,美国一些政客竟然逆时代潮流而动,祭出科技霸权主义大旗,企图以拒绝竞争的种种蛮横之举挤压国际合作空间,打压其他国家发展壮大的合理权益。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滥用国家力量,频频向靠艰辛努力走到世界前列的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开火。在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和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以所谓的“窃取机密”、威胁“国家安全”等莫须有的罪名为借口,禁止华为参与美国的电信设备,尤其是5G设备网络的建设;随后,又以一纸行政禁令将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操控多家美国公司“断供”华为……以“有罪推定”肆意抹黑,动用国家力量刻意打压,甚至要求相关企业“组团”围堵遏制,这样的行径,何其无理,又何其霸道!
          作为世界上的科技强国和经济大国,美方本应该明白科技发展的规律,懂得市场竞争的好处。然而,一些美国政客刻意忽视常识,频频人为干涉正常的科技合作和市场竞争。如果实在找不到理由,就拿“国家安全”说事。人们不禁好奇,如果动不动就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那这个头号科技强国也未免太脆弱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美方之所以以“国家安全”为由打压中国企业,无非是要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势头,为美国企业在全球抢夺5G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市场、维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垄断地位赢得空间和时间。这样的图谋,暴露的正是美国那种“只许自己发展,不许他人进步”的霸权心态;这样的行为,折射的正是美国一直以来“一家独大,赢者通吃”的专横霸道。
          中国有句老话,叫“自胜者强”。面对竞争,最好的做法从来不是抹黑打压对手,而是提升自身实力。想要保持科技领先,美国本应下大力气升级本国企业技术、增强自身竞争力,而以白宫前首席战略顾问班农、美参院少数党领袖舒默为代表的一些人却大放厥词,极力渲染“中国给美国带来了‘最大的生存危险’”“中国想取代美国的科技主导地位并且一直在偷窃”,并声称“5G竞赛是一场美国必赢的比赛”。其实,用卑劣手段打压竞争对手、人为阻隔互利双赢的合作,非但不会助推美国信息技术进步,反而只会迫使美国企业使用落后却昂贵的替代设备,在5G网络建设中落后于其他国家。用非正常手段为本国发展立起一把临时的“保护伞”,是不能将“假威风”变成“真本事”的。
          有哲学家将“高尚的竞争”喻为“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竞争。一个公平的良性竞争环境,可以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世纪初,美国福特和通用公司正是在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中,双双成就了各自的品牌,做大做强了美国的汽车产业。
          一个张口闭口标榜“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美国,自己却无法理性对待竞争,无视国际贸易规则,动辄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打压他国科技企业,此等言行不一,又如何取信于国际社会?!
          美国拒绝竞争就是阻碍发展进步,“围堵”对手保证不了自身的领先地位,不正当手段绝非美国立于不败之地的“王牌”。热衷于搞科技霸权的那些美国政客应该想想,为什么纵使美国一些政客使出浑身解数阻挠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美国硅谷各大公司依然抢在禁令生效前全功率给中国企业发货?为什么美国编造各种理由,一再蓄意抹黑华为公司,世界各国依然继续选择与华为合作?原因无他,就在于合作是共赢的事业,能够做大各方利益的蛋糕。拒绝竞争,只会冲击全球供应链并给世界经济平添不必要的风险。
          几十年前,中国在被西方封锁的艰难条件下,依然造出了“两弹一星”。今天,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步伐更不会因美国一些政客的鼓噪和干扰就停下来。奉劝那些美国政客一句:想用强权独霸阻遏中国科技进步的强劲势头,想用围追堵截打压中国发展壮大的正当权利,注定是枉费心机!时代潮流不可阻挡。美国不可能靠雕虫小技、旁门左道保持领先地位。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6日03版)(1)文章开头引用亚当•斯密的话有什么作用?
    (2)美国一些政客的科技霸权主义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以所谓的“窃取机密”、威胁“国家安全”等莫须有的罪名为借口,禁止华为参与美国的电信设备,尤其是5G设备网络的建设。
    B.作为世界上的科技强国和经济大国,针对中国5G设备网络的建设,美方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遵守科技发展的规律,推动市场的良性竞争。
    C.美国拒绝竞争这张“王牌”,最大的目的是维持全球供应链,并保证世界经济的安全。
    D.“几十年前,中国在被西方封锁的艰难条件下,依然造出了‘两弹一星’”这句话包含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9引用:1难度:0.7
  • 272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被放逐的皇后
    金建云
          ①我爸去世后,我妈越活越不招人待见。
          ②她用iPad打发孙子,烧饭忽咸忽淡,记账乱七八糟,将自己锁在门外,时不时将孙子忘在幼儿园……谁敢相信,妈妈退休前曾是高中的特级教师呢?我教她玩微信,陪她旅游,帮她买健身器材,带她找老玩伴儿,催她跳广场舞……却还是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代的光彩与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③对老妈这种状态,我实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日,我发现她在读一本书:阿尔诺•盖格尔的《流放的老国王》。这么伤感的书,怪不得她越看情绪越低落!为了批判这一株“精神毒草”,我偷偷读起来。
          ④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将患帕金森症的父亲比喻为一位被流放的国王,原本熟悉的家庭环境对父亲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仿佛身处异乡。这位父亲一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于是“不知所措地四处乱窜”。作者看到父亲慢慢“变傻”,仿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个性一滴滴漏掉……
          ⑤读到感人之处,我黯然神伤!这么久以来,我没有真正理解父亲去世对老妈的打击。我只是一味地怪她不乐观、不振作,却从未从她的角度看待过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大致浏览完这本书,我走出我妈的卧室,她正在客厅看电视。
          ⑥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屏幕上演的什么对她来说毫无意义,她只需要足够响的声音来冲淡自己的寂寞。
          ⑦我坐下来,同她聊起电视上的这位笑星。她支支吾吾应对着我,敷衍着笑几声。看得出,她对我今天“反常”的表现感到一丝惶恐。自从父亲走后,她变得越来越像个爱犯错的刁蛮女孩儿,对我,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或许是怕我唠叨她吧,她借口说自己要烧饭,就把我独自撂在沙发上。
          ⑧厨房里她的动作好慢,时常停下来若有所思,又不知道在思考什么。她拿起盐瓶,思考自己究竟有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点点……
          ⑨这时候,我想起过世的父亲。父亲生前总会在她烧饭的时候,凑过去聊天。那时候,我妈嘴上对答如流,手上有条不紊。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谈笑之间便将美味端上餐桌。
          ⑩如今,一个走了,一个活在女儿的嗔怪与脸色之中。
          ⑪看着我妈的背影,我感到岁月流逝的巨大冲击力——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走入孤单的晚年,她仿佛一位被流放的皇后,手足无措地面对这个对她来说越来越陌生的世界。爱她的父母、丈夫、老朋友们,逐一离去,唯一的女儿整天抱怨她不乐观、不阳光、不振作……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浮现在我脑海中——“面对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
          ⑫如果说,衰老与孤独是我妈必须面对的生命之溃败,那么,我不该再要求她强颜欢笑,不该带她去那些她完全无法融入的热闹环境中,更不应该责怪她带孩子、做家务不走心——如果她的心都不知道何处安放,又怎么谈得上走心不走心呢?
          ⑬我走进厨房,默默地打开她忘记打开的抽油烟机。我给她嘴里塞进一块糖,微笑着看她笨手笨脚地做事。厨房里很安静,抽油烟机的声音竟带给我们默契的温暖感。我妈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那种很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⑭是的,当我放弃对她所有的要求之后,那种叫作“理解”的东西,如圣灵一般翩然而至。
          ⑮“妈妈,愿我的理解能安放你的孤独。”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1)结合文意,说说标题“被放逐的皇后”的含义。
    (2)结合上下文意思,谈谈你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
    (3)选文第⑨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4)揣摩选文第⑮段画线句子的意蕴。
    (5)读了全文,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923引用:12难度:0.1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