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更新中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696 更新:2025年07月01日
已完结
夯实根基 短时高效 考点聚焦
浏览次数:825 更新:2025年07月01日
  • 286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同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画出消息的电头,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对应课文内容,你能说出这是写哪一路军的战斗情况吗?
    (3)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经营:
    (4)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2分)
    (5)给这则消息拟个恰当的标题。
    (6)学习这则消息,你可联想到毛泽东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哪些诗句?给你怎样的感悟或启示?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90引用:1难度:0.7
  • 2862.《三峡》一文中,描写三峡景色时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顺序描写,而是先写夏季、后春冬、最后秋季?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08引用:1难度:0.8
  • 2863.请选取一个景点进行细致具体地描写,找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观察景物,要注意观察的视角,包括远、近、动、静、俯、仰、整体、局部等。不少于200字。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3引用:1难度:0.3
  • 2864.以下是《红星照耀中国》两个不同译本的目录。通过对比,你发现哪些标题更好,请选择其中一个小标题,结合名著相关内容进行评价。
    第十二篇  再回白色世界
    (1)兵变序幕
    (2)蒋介石被扣留
    (3)友谊地久天长?
    第十二篇  回到白色区域
    (1)“叛变”的序幕
    (2)委员长被扣留
    (3)破镜重圆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9引用:2难度:0.3
  • 2865.学校准备开展以“热爱和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根据示例再拟写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开展“热爱和平”主题征文活动
    (2)假如你是班长,去邀请一位抗日老战士明天来学校为同学们做报告,你将怎样说?
    (3)下面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精彩的语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这座雕塑,体现你对这座雕塑的理解。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0引用:1难度:0.7
  • 286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笼子里的花      ①遇见那只笼子的时候,正是春末,在我们小兴安岭深处,温暖才刚刚开始。我走在一个小小的山坡上,稀稀疏疏的林木正吐出崭新的叶,满眼是一片片嫩嫩的绿。那个笼子就在一棵树下不远处,竹制,底部已经散碎,直插入泥土里。它可能是曾经挂在树上,里面曾经困囿着一只美丽的鸟,然后忽然坠落,鸟儿飞向了高空。
          ②然后我看到笼子里的地面上,有一棵小小的植株。纤细柔弱,一阵风来都会摇曳得很剧烈。似乎有笼子的阻挡,它才不至于倒下。笼子不寂寞,在失去了一只鸟儿后,又有这样的一株植物自投罗网。植物没有翅膀,没有腿脚,也许这样的桎梏对它并没有什么限制,反而会是一种保护和陪伴。
          ③再次去那里的时候,已是半个月后。这一次,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此时草木已经繁茂,覆盖了天空也覆盖了大地。那个笼子几乎淹没于杂草间。笼子里的那棵植物高大粗壮了许多,顶部的细干和周围的枝丫,纷纷从笼子栅栏的间隙钻出来,或旁逸斜出,或扭曲向上,看起来像是它把笼子缠绕围困起来。
          ④可是即使如此,我也觉得那个偶然的笼子限制了这株植物的生长,使它不能恣意于风雨之中尽情舒展。它身畔的那些花花草草,都已经蹿得老高,仿佛争相努力着,去抢从高树间泄落的阳光
          ⑤于是我心里便有了一份牵念。总是在不经意间,想起山坡上笼子里那株不知名的植物。再见它时,已是十多天后。夜里一场雨悄悄地路过,把山色濯洗得清亮无比。踩着一地的微滑与松软,来到那棵树下,一眼看去,竟然没有发现那个笼子。
          ⑥用目光细细地梳理过去,才在一丛绿色中发现那个笼子。它比原来高了许多。那棵植物已经更高大粗壮,而且枝繁叶茂,像许多只臂膀,把笼子拖离了地面。笼子就像它腰间的一条短裙,被枝枝丫丫托举着,被密密层层的叶子遮掩着,身形完全被植物包裹住。枝丫间结了许多细小的花蕾,向着四面八方,自由而奔放。在风行雨过中,植物越发茁壮,而笼子却越发破败了。
          ⑦再次去的时候,那株植物的花儿已经竞相绽放,在林间斑斑点点的阳光下,花儿虽不十分鲜艳,但是攒攒簇簇,也很惹人注目。笼子依然可怜地吊在植物的身上,已经松松散散,仿佛是想拼命抓住那一缕芬芳。“笼里开花笼外香”,而此刻,花与香都在笼外。笼子破败无比,只是仗着一些细竹条勾挂在花枝上;一些花儿已经开败,可更多的花儿还在开放的过程中。淡香氤氲,让人几乎会忘了笼子的存在。
          ⑧此后,我仿佛放下了一份心事。那一株不知名的花儿,终是打破了牢笼,在无人的山间尽情地释放美丽与芳香。于是我便不再想起它。生活重复而匆匆,我的心刚刚伸出樊笼一角,便又收了回来,继续在尘世里辗转奔波。
          ⑨再次与那株植物相遇,已是秋日。也是无意间散步,就到了旧处。想起春夏里的种种,目光依然细细抚过熟悉的地方。那株植物依然存在,更高大了一些,叶片已经稀疏黯淡,花儿也早已谢落。那个笼子已经没有了踪影,我蹲下来,看着地上,笼子已散碎成一些竹条,半入尘埃,和它们在一起的,还有花谢后成熟脱落的种子。
          ⑩笼子终会被泥土所化,而种子,明年依然会破土而出
    (来源:《意林》,有删改)
    (1)文章写了“我”和笼子及一株植物的几次遇见?第四次遇见时,作者看到的笼子和植物的状态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2)第⑧段中“此后,我仿佛放下了一份心事”,句中的“心事”指什么?
    (3)请从修辞手法和写作意图两方面比较第④段划线句与链接材料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济南的冬天》老舍)
    (4)请说说你对结尾段“笼子终会被泥土所化,而种子,明年依然会破土而出”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15引用:7难度:0.7
  • 286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完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究美的西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阔,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1)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3)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4)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91引用:4难度:0.6
  • 2868.按要求填空:
    (1)“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混入“这个词用得好,因为
     

    (2)“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往日“在文中是指
     

    (3)“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大去“的意思是
     
    ,请再写出五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1引用:4难度:0.0
  • 2869.文言文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灔澦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灔澦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甲]文段的作者是
     
    时期地理学家
     
    (人名)。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沿溯阻绝
     

    ②不以
     

    ③林寒涧
     

    大溪口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4)[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灔澦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
     
    ;等到夏秋水涨时,
     

    (5)[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6)[甲][乙]两个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6引用:2难度:0.5
  • 2870.文章《三峡》结尾引用民歌有何作用?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86引用:3难度:0.8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