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中考必刷 开放性试题 高效备考
浏览次数:1459 更新:2025年05月08日
原创 已完结
中考备考、热点专题、命题分析、模拟训练
浏览次数:4135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2951.有人认为刘伯承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将军。《红星照耀中国》中刻画了不少这样的红军领袖形象,请在周恩来、彭德怀、贺龙中任选一位,并简要分析。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引用:1难度:0.8
  • 2952.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问题。
          为纪念苏东坡诞辰983周年,3月9日,由某市政协、市委宣传部、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主办,市文联承办的首届“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正式启动。
          自“文化立市”战略实施以来,该市的各类文化活动日渐增多。弘扬苏东坡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也是“文化立市”战略的核心内容。此次“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为全国范围内的苏东坡迷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请你为此次大赛拟一则宣传标语。
    (3)感受苏轼的人格之美。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转任密州太守,处于仕途的低谷,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在任密州太守时,政治失意,与其弟子由七年不见,中秋之夜写下《水调歌头》;因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写下《记承天寺夜游》……
          结合上述材料和苏轼的诗文,说说你心目中的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少于60字)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5引用:1难度:0.6
  • 295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习题。
    心灵深处的老屋
    梁惠媂
          ①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这样的夜晚,梦最香甜。
          ②闲读诗书,竟羡慕起古代的文人来。
          ③据说,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隐园田,在故乡筑舍种菊,把酒吟诗,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为避“安史之乱”的杜甫,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交游赋诗,写出无数精彩的诗作;自号“稼轩居士”的南宋诗人辛弃疾,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他筑稼轩,种稻田,过着自己无限向往的躬耕田园生活……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山水田园无疑是他们的心灵归宿地,我不由想到了我的故乡,想到故乡的老屋,那也是我的心灵归宿地。
          ④老屋门前有一片竹林,那青皮竹像高挑的仙子,伸出无数绿手臂,长袖善舞,与清风共舞一段动人的舞蹈。竹林一年四季都是蓊郁翠绿的,像一幅永不褪色的画竹图。到了夏天,竹林间筛下一片响脆的蝉唱,堪比天籁。夏夜,打着手电筒到竹林里甚至可以很轻易地捉到竹竿上蜕壳的蝉儿。后来念书时知悉,大画家郑板桥爱竹成癖,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才知道竹在中国文人心目中有着如此高尚的地位。于是跑回来审视了一番我那绿竹掩映下的老屋,才发现它是堪与古人媲美的“雅居”了。
          ⑤老屋门前的东边,有一棵高大的菠萝树,菠萝树的叶子光滑明亮,母亲常摘来包花生糯米糍粑,那是童年的味道。到了夏季,树上结了菠萝蜜,我就天天盼着它们快快成熟,憧憬着吃那甜美的黄色果肉。
          ⑥老屋给我很多难忘的记忆。
          ⑦犹记得小时候的夜晚,关了灯,屋内是密仄仄的黑暗,我害怕得经常睡不着,后来学会了在黑暗中望屋顶的“天窗”。那“天窗”是夜晚唯一的光亮。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天窗口垂落下来,给屋里盖上一层梦幻般的乳白色。每晚我望着“天窗”,遥想着天上宫阙,嫦娥玉兔,桂花树与桂花酒……我就这样慢慢沉入梦乡。
          ⑧最喜欢下雨的日子。
          ⑨下雨时,雨水顺着屋顶上的瓦片流下来,形成珠帘。我常常站在屋檐下看雨帘,看得如痴如醉。有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躲到屋檐下避雨,叽叽喳喳地窃窃私语。这幅老屋“雨中即景”水墨画让人感觉如此安乐祥和。更喜欢的是下雨的夜晚,躺在床上听雨。瓦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乐器,一旦雨滴接踵而来,瓦的声音就叮叮的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在黑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这样的夜晚,梦最香甜
          ⑩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经年行走,越走越远,老屋成了我心灵深处的故乡。在现代生活中沉浮的我们,在房子、车子、票子、孩子的“四子棋”中迷了局,疲于奔命,失眠症、偏头痛症就是这样缠上了我。在异乡,多少个失眠的夜晚,我做梦也想回到故乡的老屋里睡一觉,寻找雨敲屋顶下香甜的美梦。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故乡的老屋的?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线词丰富的表达效果。
    我不由想到了我的故乡,想到故乡的老屋,那也是我的心灵归宿地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这样的夜晚,梦最香甜。
    (4)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98引用:1难度:0.7
  • 2954.名著阅读。
    昆虫心理专家法布尔、生物分类癖孔塞伊【阅读点睛:法布尔喜欢昆虫,小小昆虫在他笔下也有了喜怒哀乐。孔塞伊热衷于给他遇到的每一种生物分两类,他们都对生物有着很深的研究。】
    【甲】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乙】对于这一区别,加拿大人可能也了解,但孔塞伊则是知之甚详。现在,他俩已成为好朋友,孔塞伊不能承认自己在这个方面比内德•兰德知道得少。因此,他对内德•兰德说:“内德朋友,您是鱼的克星,是个捕鱼高手。您捕捉过无数这种有趣的动物。但是,我敢打赌,您并不知道鱼是如何分类的。”
    “我怎么不知道!”捕鲸手一本正经地回答道,“鱼分为两类,能吃的和不能吃的!”
    “那是馋嘴的人的区分法,”孔塞伊说,“您跟我说说看,硬骨鱼与软骨鱼有什么区别呀?”
    “这怎么会不知道,孔塞伊!”“那您对这两类鱼还能细分吗?”“那我就不太清楚了。”加拿大人回答。
    “那好!内德朋友,您听我解释,并好好记住!硬骨鱼类分为六个目:第一目,棘鳍目,上颌完整,能活动,鳃呈梳子状。此目又分为十五科,亦即包括了已知鱼类的四分之三。典型代表为河鲈。
    “味道挺鲜美的。”内德•兰德说。
    “第二目,”孔塞伊继续解说道,“腹鳍目,腹鳍垂在腹下、胸鳍的后面,而不是长在肩胛骨上。这一目分为五科,大部分的淡水鱼都属于这个目。典型代表为鲤鱼、白斑狗鱼。
    (1)甲文选自《
     
    》,作者
     
    (人名)是
     
    (国别)作家。乙文选自《
     
    》,作者
     
    (人名)是
     
    (国别)作家。(文学常识)
    (2)选文中作者把螳螂比作心理专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艺术特色)
    (3)联系原著,试概括孔塞伊的性格特点。(启发感悟)
    (4)谈谈你从甲文中的作者和乙文中的孔塞伊身上得到的启示。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6引用:1难度:0.6
  • 295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以下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接”“连”二字连接多个意象,展现出一幅浑然无际的壮美画面。
    B.这首词以天帝与“我”之间的问答勾连上下两片,衔接紧密,一气呵成。
    C.“日暮”与前文的“晓”字照应,突出跋涉寻觅之久,暗寓年华老去之感。
    D.“谩有”意为徒有、空有,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辞,表现了她对天帝的敬重。
    (2)“风休住”这一呼告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48引用:4难度:0.5
  • 2956.修改下面的一段校园新闻报道。
          3月5日下午,【A】八(1)班开展了《走进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B】不仅本次活动的会场布置独具文化特色,而且环节设计也紧扣主题。同学们为了本次活动能顺利开展,都积极地进言献策,参与热情高涨。【C】本次活动增长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1)【A】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应将“
     
    ”改为“
     
    ”。
    (2)【B】处句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应改为:
     

    (3)【C】处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45引用:2难度:0.5
  • 295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6引用:1难度:0.8
  • 295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只要你用心思考,用情回忆,在你成长的每个阶段均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故事,这些故事一定蕴藏有让你动心的“真实与感动”。譬如,心情不好时,天不一定要下雨;有了好事,太阳公公也不必笑得更灿烂;当你跌倒时,也不一定会受伤……
    生活只要有了“真实与感动”,你就会活出真真实实的你自己,你的成长才有了更多的诗意。
    要求:请围绕“真实与感动”的话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97引用:6难度:0.7
  • 295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将占领、击溃、封锁、歼灭、控制五个词语填入文中横线中。
    (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①不料:
     

    ②突破:
     

    (3)关于这一部分的分层,有四种意见,你认为选哪一种合适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
    (5)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2引用:2难度:0.9
  • 2960.《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人
     
    (人名),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
     
    ,这是一部
     
    作品。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0引用:1难度:0.8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