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更多>>
![]() |
中考必刷
开放性试题
高效备考
浏览次数:1459
更新:2025年05月08日
|
原创
![]() |
中考备考、热点专题、命题分析、模拟训练
浏览次数:4135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2981.综合性学习
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为解决山区高海拔地区中小学生冬季取暖问题,2015年6月,重庆市政府实施了“暖冬计划”。该计划实施范围是全市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涉及21个区县995所学校,受益学生21万余名。主要措施包括购置安装油汀、碳晶墙暖电烤炉、暖风机、硅晶电热膜等取暖设备,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可安装空调,不宜安装取暖设备的学校将被提供御寒所需的衣服、鞋子、手套等物资。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投入了8700多万元为山区农村学生创造出安心学习的温暖环境。学生张薇说:“现在教室安了油汀,像春天般温暖,冬天再也不用提火盆上学了,手也不长冻疮了!”
材料二:”暖冬计划”实施后,孩子们出于好奇,一下课就争先恐后地去触摸取暖设备,易烫伤手或触电。老师一方面要担心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担心取暖设备的保护。
(1)根据材料一,简要介绍什么是”暖冬计划”。(50字以内)
“暖冬计划”指
(2)根据材料二,按要求设计一个班级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主题:
活动形式一:
活动形式二:
(3)张薇同学想给重庆市政府写一封感谢信,但又怕同学们说她出风头。要打消她的顾虑,你该怎么说?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33引用:15难度:0.72982.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甲文选自
(2)翻译下面句子。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对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B.甲文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乙文“子何恃而往”出现了两次,第一次表达了富和尚疑惑的态度,第二次表达了富和尚嘲讽的态度。
D.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主人公:甲文将智叟与愚公作对比,突出了愚公的大智大勇:乙文将富和尚与穷和尚作对比,突出穷和尚志向坚定,行动力强。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03引用:4难度:0.62983.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6引用:3难度:0.82984.朋友,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我们应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怎样与其同行青春路?请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做出你的回答。
材料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除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材料二: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去经商,把挣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当马克思还没有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当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也常放下自己的工作,帮他写作有关部分。《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95引用:5难度:0.5298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古人既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体悟,又有“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的劝谕。总之是说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同等重要。让我们背起行囊,去远足吧!
园林说趣
陈从周
①我国在园林建造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中树立着独特的风格。
②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给游人多处可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如此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景,这是动观。清初画家恽寿平曾有过终生难忘的游园体验:
③壬戌八月客吴门拙政园,秋雨长林,致有爽气。独坐南轩,只见绕堤皆芙蓉,红翠相间,俯视澄明,游鳞可取,使人悠然有濠濮(注)闲趣。自南轩过艳雪亭,渡红桥而北,傍横冈循石问道,山麓尽处有堤通小阜,林木翳如,池上为湛华楼,与隔水回廊相望,此一园最胜地也。
(《瓯香馆集》卷十二)
④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故颐和园有烟波浩渺之昆明湖,也有深居山间的谐趣园,于此可悟消息。造园有法而无式,在于人们的巧妙运用其规律。因地制宜就是“法”。能做到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中国画的兰竹看来极简单,画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每个演员演来不同,就是各有独到之处。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苏州网师园是公认的小园,“小而精,以少胜多”。其设计原则很简单,运用了假山与建筑相对而互相更换的一个原则,无旱船、大桥、大山,建筑尺度略小,数量适可而止,亭亭当当,是小园格局。反之,狮子林增添了大船,与水面不称,不伦不类,就是不“得体”。清代汪春田重葺文园有诗:“换却花篱补石阑,改园更比改诗难。果能字字吟来稳,小有亭台亦耐看。”说得透彻极了。到今天读起此诗,对造园工作者来说,还是十分亲切的。
(注)濠濮:两条河流的名称,濠水,濮水。后指闲适无为,逍遥脱俗。
(1)近期,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苏州园林研学旅行,请你结合“网师园”和“拙政园”的特点,为大家提供条最可取的游园建议。
(2)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阅读本文,分别列举出“网师园”和“拙政园”中这样的观赏点。
(3)文中多次提到造园的“法”和“理”,请用文中的八个字概括其具体意思。
(4)文中说“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请问“此理”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如果你是本次研学旅行的导师,请结合“网师园”和“拙政园”中的具体景点,设计两个有趣的游园活动,并各用一个四字词写出游园活动的名称。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1引用:2难度:0.52986.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④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拔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不一会,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书手续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拔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我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⑤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常常想起他来,并和我所认识的几个孤独、贫穷而有点怪僻的小知识分子的印象掺和在一起,越来越鲜明。总有一天,这个人物的形象会出现在我的小说里的。
⑥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按碟算价钱。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帐,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⑦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⑧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⑨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原文有删节)(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
(2)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第③自然段划线的句子。
(3)根据文意,请分析作者“很是想念翠湖”的原因。
(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翠湖的变化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46引用:3难度:0.52987.阅读【甲】【乙】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乙】忠、万、云、安①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②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④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小儿不畏虎》)
【注】①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洗;②浣衣:洗衣服;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④意:估计
(1)用“/”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
虎 自 山 上 驰 来 妇 人 仓 皇 沉 水 避 之 二 小 儿 戏 沙 上 自 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惩山北之塞
②汝之不惠
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④虎亦卒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与“以君之力”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之不惠 B.投诸渤海之尾 C.笑而止之曰 D.意虎之食人
(4)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
(5)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都使用了对比手法,试从两文中各举一例简要分析。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0引用:2难度:0.62988.芝加哥目前拥世界上三座最高的建筑:西尔斯塔、阿莫科塔和约翰•汉考克。但它们将很快成为“矮子”。去年底,芝加哥一位名叫李•洛林和一位名叫保罗•贝特勒的著名房地产拥有者宣布,他们将在一百零五层高的西尔斯塔附近,建一座一百二十层的摩天大楼,“从而打破西尔斯塔在世界建筑史上的最高建筑艺术的代表,我们要站在我们的建筑上俯视西尔斯塔的塔顶。”
目前,这一高层筑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已于今年第二季度开工,预计三年完工,整个工程费用预计达三四亿美元。该建筑总高为一千九百一十四英尺,尽管它比西尔斯塔高出十五层,但占地面积为一百五十万平方英尺。西尔斯塔高一千五百五十二英尺,占面积四百二十万平方英尺,每层的建筑面积为五万平方英尺,将要建成的这座摩天大楼每层的建筑面积只有六千五百至八千平方英尺。整个建筑呈火箭形,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层次。
(1)“芝加哥目前有三座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中“目前”是不能去掉的,理由是
(2)“但它们将很成为‘矮子’”。句中“将”说明
(3)贝特勒的话中两次出现“建筑”。第一个“建筑”是指
(4)这段文字使用了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3引用:4难度:0.32989.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及整个词语的含义。
(1)永垂不朽:
(2)丰功伟绩:
(3)瞻仰:
(4)天堑:
(5)上溯: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6引用:4难度:0.82990.阅读原文《梦回繁华》,完成下列问题。(原文略)
(1)《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原文的语句来回答)
(2)作者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的?
(3)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意?
(4)文中从哪几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1引用:1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