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更多>>
![]() |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1554
更新:2025年07月08日
|
![]() |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3495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
36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塞上”又做“塞土”。
(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2)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发布:2024/12/5 13:0:1组卷:34引用:2难度:0.7362.下面有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5 13:0:1组卷:378引用:4难度:0.8363.文本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拉余同饮 味同嚼蜡 B.月色入户 门当户对 C.上下一白 一叶知秋 D.是日更定 是非曲直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着庭院里的积水,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理解:作者眼中的月夜景色,用“空明”一词,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水中藻荇比作竹柏影子,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交错的姿态。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理解:作者因为在大雪接连下了多日,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的早晨,还能遇到和他一样来湖心亭看西湖雪景的同道中人而感到惊喜。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就和他们道别了。
理解:作者“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得不饮。
(3)白描是中国画的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加修饰与渲染烘托。同时,“白描”也是一种文学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地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就采用了白描的方法描绘景物。你觉得甲、乙两幅图画哪一幅更符合张岱在文中所展现的西湖雪景呢?请写下你的选择,并说说原因。
(4)请从《湖心亭看雪》或《记承天寺夜游》中任选一处作为例子并进行分析,补充文段中的空白,使整个材料的内容充实完整。
文章之精,也易。精雕细刻,反复推敲就是了。难的是如行云流水,精巧而又不露斧凿之痕。这两篇短文都是作者的随手笔记,并不是他们的勠力之作。作者是成“景”在胸之后,将景和情融在一起,于笔端自然地流泻出来而为文的。景不生造,情不做作。正如:
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正因为如此,才现其自然之美,也见其功夫之深。发布:2024/12/5 12:0:1组卷:58引用:2难度:0.5364.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吕不韦《吕氏春秋》【注释】①陈:国名。②洫(xù):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同“疲”。
(1)下列加点文言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委而去之(放弃) 欲伐陈(攻打,进攻) B.寡助之至(极点) 民怨上矣(国君,君主) C.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城郭高(外城) D.三里之城(城:城墙) 陈可取也(取:夺取) A.多助之至 兵伐之 B.则民力罢意 入则无法家拂士 C.环而攻之 笑而遣之 D.以天下之所顺 以顺为正者
A.甲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观点。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B.甲文先用守城而不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再从攻城而不胜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C.乙文中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截然相反的原因是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
D.两篇文章均阐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得人和”即“得道”,“得道”则“战必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而 蓄 积 多 赋 敛 重 也 则 民 怨 上 矣发布:2024/12/5 11:30:1组卷:137引用:2难度:0.5365.名著阅读。
当他和我沿着安静的小路,经过芝麻田和小麦田,走回百家坪的时候,任何关于“红色土匪”的那些形容词,都不适合用到他的身上。恰恰相反,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像神气活现地跟在他旁边的“红小鬼”一样,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
(2)从文段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或精神?发布:2024/12/5 10:30:2组卷:295引用:14难度:0.836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1)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有节品质。
下联:
(2)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请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发布:2024/12/5 5:0:2组卷:217引用:7难度:0.5367.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
②衡于虑
③王数封我矣
④而子辞
(2)为下面的句子划出停顿。(一处)
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4)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发布:2024/12/5 3:30:1组卷:526引用:5难度:0.7368.阅读《渔家傲•秋思》《使至塞上》,完成问题。
【甲】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甲】【乙】两首诗词的作者分别是宋代的
(2)【甲】词上片用一个“异”字引出了下文的景物描写,描绘出了一幅
(3)【甲】词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乙】诗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选景物相似,都提到了“烟”和“落日”。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分别借“烟”和“落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发布:2024/12/5 3:30:1组卷:67引用:2难度:0.7369.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曰:“吾一瓶④一钵⑤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之鄙有二僧》)
【注】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恃:凭借。④瓶:水瓶。⑤钵:和尚用盛饭食的器皿。
(1)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 B.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C.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语言 D.越明年 明年:第二年 A.惧其不已也 其一贫,其一富 B.而山不加增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以残年余力 以告富者 D.吾欲之南海 已而之细柳军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住了路,自己去挖山本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发布:2024/12/5 0:30:1组卷:73引用:2难度:0.5370.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各题。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甲诗中“
(2)两首诗都写了春天之景,但所表达情感却大不相同,请分析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发布:2024/12/4 22:30:1组卷:114引用:2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