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更多>>
![]() |
开学模拟
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稳步提升
浏览次数:199
更新:2025年07月11日
|
![]() |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1867
更新:2025年07月08日
|
571.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传说落笔,既交代了黄鹤楼的来历,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人生失意之愁。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花草荒芜衰败。
D.诗中的“芳草”不光是自然界中的“芳草”,它已经成为经典的文化意象,古诗词中一提到“芳草”往往和离愁别恨有关。
(2)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面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心理认知,请结合中国疫情形势,探究诗和链接材料中“黄鹤一去不复返”和“黄鹤归来”的深层内涵。
(链接材料)继4月8日“解封”后,武汉迎来了又一个疫情防控向好的标志性节点——4月29日,黄鹤楼恢复开放。此时此刻的黄鹤楼,在武汉人乃至全国人民心中,不只是城市地标、著名景点,它有着不一般的象征意义。自1月23日暂停开放,黄鹤楼关闭了98天。在这98个日夜里,黄鹤楼如过去的一千七百九十七年一样,每时每刻都和武汉人在一起,守望着这座城。如今,黄鹤归来,武汉复苏。这背后,是英雄城市英雄儿女们的顽强坚守。这背后,是白衣战士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无私无畏的付出。这背后,是全国上下八方驰援、众志成城的钢铁洪流。
(节选自《中国文化报》2020年4月30日,有改动)发布:2024/11/26 3:30:2组卷:174引用:2难度:0.3572.比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A】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以上两首杜甫的诗歌,一位同学想知道它们哪首先写哪首后写。请你作出判断,并从内容和情感角度阐述理由。
(2)两首诗歌的体裁不同,请你从句式和用韵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举例分析。发布:2024/11/26 2:30:1组卷:130引用:4难度:0.4573.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26 1:0:1组卷:659引用:7难度:0.8574.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B.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C.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D.得志,与民由之 由:由于,因为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B.富贵不能淫
C.贫贱不能移
D.威武不能屈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B.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对偶句,而孟子则针锋相对,同样用一个对偶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景春的不屑和鄙视。
C.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D.“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发布:2024/11/25 21:30:1组卷:135引用:3难度:0.6575.(话标题)莫言获奖后,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莫言获奖的相关消息,以下是部分新闻媒体报道的标题:
《谁给了莫言奖金?》
《莫言悟到了诺奖密码》
《莫言代言天价香烟 诺奖只是过眼烟云》
《诺奖颁奖礼10日举行 莫言启程赴瑞典领诺奖》
《莫言作品遭抢凸显诺奖效应 过度消费折射社会心态》
请根据上面的新闻标题,结合新闻的相关知识,探究新闻标题的特点。发布:2024/11/25 19:30:2组卷:71引用:3难度:0.6576.对《饮酒》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25 19:30:2组卷:1020引用:5难度:0.6577.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八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题目。
【活动一:对联大比拼】在对联交流活动中,有些同学只拟了上联,请你运用对仗的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
下联:
【活动二:名著大观园】雨,作家笔下的爱物。同样是对雨的刻画,但表达的主题思想却各有不同。“雨”让作家
【活动三:诗词妙赏析】
请你写出两句写雨景、抒雨情的古诗名句(要注明作者和题目),并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名句:
赏析:发布:2024/11/25 17:30:1组卷:167引用:4难度:0.7578.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
发布:2024/11/25 17:0:1组卷:201引用:7难度:0.857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勾践①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②。”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③矣,请报之。”……果行,国人皆劝④。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⑤?”是故败吴于囿⑥,又败之于没⑦,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注:①“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②“更”改正。③“节”节制。④“劝”勉励。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⑥“囿”古地名。⑦“没”古地名。
(1)请用“/”为【甲】【乙】文划线处断句:(每句限两处)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
(2)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天时不如地利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地利不如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C.环而攻之而不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①委而去之。
②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5)【甲】文中哪一句话能概括【乙】文的核心思想。发布:2024/11/25 14:30:5组卷:166引用:2难度:0.558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三 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清荣峻茂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 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 以刀劈狼首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下列对文义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发布:2024/11/25 14:30:5组卷:124引用:3难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