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919年3月,李大钊在《晨报》发表《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一文,其中论及“在寂寞的方面活动”时指出:世间一切光明,都从寂寞中发见出来。一年中最华美的春天,从寂寞的冬天发见出来;一日中最光耀的曙色,从寂寞的暗夜发见出来。热闹中所含的,都是消沉,都是散灭;黑暗寂寞中所含的,都是发生,都是创造,都是光明。因此,“我们青年要耐得过这寂寞日子”。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答案】耐得住寂寞 热闹中所含的,都是消沉,都是散灭;黑暗寂寞中所含的,都是发生,都是创造,都是光明。
你可曾见过怪石嶙峋的山崖边有那么一片恬静的小百合;你可曾见过繁华的市中心浮躁的人群中有一双淡定的眼;你可曾见过凌晨三点却依旧独守案头奋笔疾书的身影。你一定见过他们——那些独守一份寂寞,过得安然与充实的人。
梵高是寂寞的。他被那些“不寂寞”自认为“活得有趣”的人嘲笑着,被那些自认为高贵的人不齿着。他没有反驳,没有宜泄。他独自一人空守着他心中的皓月。他用画笔和颜料在画纸上描绘着他的情感,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艺术,纵使不被理解,不被欣赏,他依旧是那个他——一代守得住寂寞的伟大画师。陶潜是寂寞的。他的清高,他的傲骨,他的正直使他有着“不合于世”的品质,“不流于俗”的气质。他鄙视世俗于是隐居山野,他活在精神的“世外桃园”,他倔强着,寂寞着。不概正是由于这份寂寞,于是有了今天人人可诵的《归园田居》,有了让我们的心灵在奔波劳苦中小憩一下的那片精神乐土。
范仲淹也一定是寂寞的。他一定见过春日明媚,草长莺飞的可爱,可是他选择了独守一盏青灯,面壁诵章;他也一定见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俏皮,可是他正襟危坐,临书模仿;他肯定还见过秋日的晚霞和火红的枫林连成一片的灿烂,可是他划粥为食,不去挂念他必定了解嬉戏在银装素裹间是一种天真灿漫,然而他却在知识的海洋中,为自己的理想扬帆。
一切的成功者,必然是那些坚守在寂寞的人。他们专心于他们的理想,致力于他们的追求,倾注于他们的事业,无暇顾及其他,甚至失去了诸多的利益的乐趣,活出人生真正的大精彩。
寂寞,是一时的单调和乏味,也是一世的财富和积累。守住寂寞是为了保护内心的纯净,也是为了日后的光荣和闪耀。
小百合们快乐地守住寂寞,终于绽放出姹紫嫣红;思想家们摆脱舆论和束缚,看淡物质的生活,只为自己获得灵魂的解脱;你,我,甩开十八岁应有的躁动和浅薄,挥汗于桌旁,奋笔于考场,只愿寂寞化作一架云梯,引领我们迈向理想之国!
你可曾见过怪石嶙峋的山崖边有那么一片恬静的小百合;你可曾见过繁华的市中心浮躁的人群中有一双淡定的眼;你可曾见过凌晨三点却依旧独守案头奋笔疾书的身影。你一定见过他们——那些独守一份寂寞,过得安然与充实的人。
梵高是寂寞的。他被那些“不寂寞”自认为“活得有趣”的人嘲笑着,被那些自认为高贵的人不齿着。他没有反驳,没有宜泄。他独自一人空守着他心中的皓月。他用画笔和颜料在画纸上描绘着他的情感,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艺术,纵使不被理解,不被欣赏,他依旧是那个他——一代守得住寂寞的伟大画师。陶潜是寂寞的。他的清高,他的傲骨,他的正直使他有着“不合于世”的品质,“不流于俗”的气质。他鄙视世俗于是隐居山野,他活在精神的“世外桃园”,他倔强着,寂寞着。不概正是由于这份寂寞,于是有了今天人人可诵的《归园田居》,有了让我们的心灵在奔波劳苦中小憩一下的那片精神乐土。
范仲淹也一定是寂寞的。他一定见过春日明媚,草长莺飞的可爱,可是他选择了独守一盏青灯,面壁诵章;他也一定见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俏皮,可是他正襟危坐,临书模仿;他肯定还见过秋日的晚霞和火红的枫林连成一片的灿烂,可是他划粥为食,不去挂念他必定了解嬉戏在银装素裹间是一种天真灿漫,然而他却在知识的海洋中,为自己的理想扬帆。
一切的成功者,必然是那些坚守在寂寞的人。他们专心于他们的理想,致力于他们的追求,倾注于他们的事业,无暇顾及其他,甚至失去了诸多的利益的乐趣,活出人生真正的大精彩。
寂寞,是一时的单调和乏味,也是一世的财富和积累。守住寂寞是为了保护内心的纯净,也是为了日后的光荣和闪耀。
小百合们快乐地守住寂寞,终于绽放出姹紫嫣红;思想家们摆脱舆论和束缚,看淡物质的生活,只为自己获得灵魂的解脱;你,我,甩开十八岁应有的躁动和浅薄,挥汗于桌旁,奋笔于考场,只愿寂寞化作一架云梯,引领我们迈向理想之国!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发布:2025/1/3 8:30:2组卷:2引用:4难度:0.5 -
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读以上材料,你有何启迪?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400字。发布:2025/1/3 9:0:2组卷:0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9月21日,一则消息震撼全网。四川泸定地震中失联17天的甘宇在人们的不懈寻找下、终于获救!
甘宇是国有大型水电站的一名技术员,地震中,他冒险拉闸泄洪、排险救人而被困山林,身陷绝境中,甚至要靠喝尿液来维持生命、此时甘宇不知道,一场围绕他而展开的搜救活动正在进行中,从政府到民间,从怀抱希望的亲人、专业敬业的救援队员到熟悉环境的村民……,无数人自发自愿,前赴后继,冒着余震、落石,走过断道、悬崖,抱着不放弃的信念,搜救不停止;年近60的普通村民倪太高在山里独自找寻两天,最终找到了他之前并不认识的甘宇。
人们感动于好人甘宇的坚强和自救,感动于生命的韧性;更感动于众多普通人的善意接力——正是他们,才创造了这个守望相助的生命奇迹。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发布:2025/1/3 9:0:2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