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一生安暖相伴
吴玉杰
      ①近日在美篇上看到一组八十年代初东北农村的系列图片,配上由歌手汤潮演唱的那首《故乡黑龙江》,儿时的记忆如平静的湖面荡起微微涟漪,浮现于脑海。久远的记忆,遥远的村庄,童年的点滴,仿佛沿着时光隧道穿越到那个似曾熟悉却又模糊的时代。
      ②逝去的那段岁月如今回想起来无比的亲切与难忘,条件虽然艰苦,但在那种环境下,长辈们乐观豁达的精神却影响了我的一生,仿佛什么困难都能抗得过去。
      ③与现在相比,平素里吃得好些根本不可能,所以赶上过年过节吃得好些便是当时最幸福、最开心的一件事,而如今经济的提升,物质的富裕,让人们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这或许便是人们对传统节日逐渐淡漠的原因。
      ④那段岁月,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春节了,从节前几天开始,那热火朝天的喜庆场面,便从村头一直绵延至村尾。家家户户糊上红色的纸灯笼,如那个可爱的孩子一般爬上房前 的树梢,只待年迈的村庄安静睡去,他们便迎风笑得村庄充满了勃勃生机
      ⑤这时,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和面、包饺子、包豆包,那时的人们基本都是老人与子女同住,人多力量大,在说说笑笑、比着谁包得快中就把几盖帘的饺子包好了,再放到外面冰天雪地里冻上,等过节时再随时拿来煮着吃。
      ⑥年二十九那天,外公会张罗几个人把辛苦养了一年的猪杀了,用冒火的喷灯把猪头和猪蹄放在火上烤,去掉残余的绒毛,清理干净之后外公就开始烀猪肉、猪蹄,红红的炉膛里噼噼啪啪作响,飘香的杀猪菜伴着升腾的蒸汽弥漫在房前院落。
      ⑦在外边玩耍的我被馋虫隐隐勾起,没等烀熟就跑进屋里吵着要吃,妈妈见状就在炖好的那一刻,挑些好吃的部位夹到碗里,再倒上点酱油,加入蒜末,喊我过去吃,那真是响当当的美食,时至今日,在任何地方吃的烀肉都与之无法相比。
      ⑧节日那天的日里,外公带领孙男娣女将红红的对联贴在大门上,大人们领着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燃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偶有几个年龄大点的孩子,会迫不及待地穿着新衣服,拿着摔炮在空地上放肆,驱散一年的晦气。
      ⑨偶尔还会有秧歌队走街串巷地到各家院子里扭上一圈,送来新年的问候,外公自会拿出些烟酒犒劳一下人家,我们则凑热闹地跟着秧歌队在后面扭起来,锣鼓声、唢呐声此起彼伏,幸福的笑容伴着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也沸腾了寂静的村庄。
      ⑩夜幕降临时,热闹欢腾过后,外公拿出珍藏的小烧酒,用热水烫上,将家人们召集在一起,将两两一组炕桌分别放在南炕和北炕,大人们一桌在南炕,孩子们一桌在北炕,美酒佳肴布满四个方桌,欢声笑语洒满了温馨的小屋,推杯换盏间就这样将一年的疲惫驱散,将新的一年开启。如今想来,这最美的年夜饭,还是当年在外婆家吃的那种滋味。外婆七个儿女,加上老老少少,三十来口人,在那两间简陋的土坯房里过节相当热闹,伴着红红的炉火,欢乐的笑声、飘香的佳肴充满了爱的小屋。
⑪春节过后的那几日的乡村,更是属于我们孩童的白色王国。冰封大地时,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玩雪爬犁,找一处坡状的雪地,拉着雪爬犁走到顶端,坐在雪爬犁上面,拉住绳子,借着惯性往下一滑,感觉自己瞬间飞起来了,欢呼着与其他小伙伴冲了下去,停下后没有歇息,再拉着雪爬犁爬到坡顶,就这样开心的反反复复滑来滑去,不知疲惫,直至太阳落山,脸蛋冻得通红,家人喊着回去,方肯罢休。
⑫如今人到中年,时逢假期还曾与家人们一起开车回到那里,已物是人非,村庄比以往萧条了许多,大部分人都从农村向城里的迁移中远离了这里,在这里居住的人们也越来越少,但对这片土地的依恋却丝毫没有减退。
⑬岁月已然渐行渐远,那幅人人放鞭炮、家家挂灯笼的画面渐渐尘封,那股飘自外公外婆之手饭香也在鼻尖淡去,那片来自雪地里我们白色王国的欢声笑语也不再在耳边喧哗,但它们却伴随我走过漫漫长路,安暖相伴一生
(选自“乐享未来”微信公众号,内容略有删改)(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本文围绕“春节”展现了作者记忆中春节前后的哪些场景。
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挂灯笼,包饺子
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挂灯笼,包饺子
→②
春节前一天(年二十九),外公杀猪烀肉,我吃肉
春节前一天(年二十九),外公杀猪烀肉,我吃肉
→春节白天(日里),我们贴对联放鞭炮,看秧歌表演→③
春节晚上,全家围坐吃年夜饭
春节晚上,全家围坐吃年夜饭
→④
春节过后几天,我和伙伴们玩雪爬犁
春节过后几天,我和伙伴们玩雪爬犁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句。
家家户户糊上红色的纸灯笼,如那个可爱的孩子一般爬上房前的树梢,只待年迈的村庄安静睡去,他们便迎风笑得村庄充满了勃勃生机。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的加点词语。
偶有几个年龄大点的孩子,会迫不及待地穿着新衣服,拿着摔炮在空地上放肆,驱散一年的晦气。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⑬段划线句“那幅人人放鞭炮、家家挂灯笼的画面渐渐尘封,那股飘自外公外婆之手饭香也在鼻尖淡去,那片来自雪地里我们白色王国的欢声笑语也不再在耳边喧哗,但它们却伴随我走过漫漫长路,安暖相伴一生。”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答案】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挂灯笼,包饺子;春节前一天(年二十九),外公杀猪烀肉,我吃肉;春节晚上,全家围坐吃年夜饭;春节过后几天,我和伙伴们玩雪爬犁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12 4:30:1组卷:633引用:5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和我的书
    梁晓声
          ①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那份儿喜悦,我日夜祈祷的就是这回事儿。避开人,我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时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②一九六三年,我上小学五年级。已经有了三十多本小人书。买粮、煤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这几毛钱加上母亲平日给我的一些钢蹦儿,渐渐积攒到一元多,就去买小人书。母亲从不反对我买小人书。
          ③我还经常出租小人书。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我一回到家就嚎啕大哭。我那种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还我的小人书。
          ④“不给!出去!出去!”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亲眼见母亲因自己而被人呵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一个儿子内疚的?“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一个十分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⑤天渐渐黑了,“给你们吧……”年轻警察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站住!”年轻警察跑下了台阶。向我们走来。母亲则将我扯近她身旁。像刚才坐在台阶上一样,又用一条手臂接着我。年轻警察拦住一辆汽车,以不容违抗的语气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⑥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要一元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⑦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到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切机板上。
          ⑧“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熟悉的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数着。
          ⑨母亲数完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切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⑩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想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然而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⑪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
    ⑫“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那一天母亲教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⑬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我用那一元五毛钱郑重地买下了《青年近卫军》,从此,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⑭_____。
    (选文有删改)(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将文章情节补充完整。
    ①“我”积攒零钱买小人书,母亲从不反对;
     

     

    ④“我”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母亲数落“我”后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
    (2)警察对我和母亲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上下文,说说警察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3)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4)请对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5)读完全文,深深感动之际,请你为文章补充一个简短的结尾段与第①段相呼应。思考后写在下面横线处。
     

    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9引用:5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孤独的文明
    余显斌
          ①苍龙山清秀如眉,值得一游。
          ②这,是一个朋友说的。那儿,我很少去。一天,有点空闲后,我和妻子带着饮料,还有食物去了。当时是秋天,树叶黄红一片,天气晴好如水。到了地方,果然很美。
          ③苍龙山犹如长眉,微微皱起。一座亭子,在眉毛一样密密麻麻的树林里,如一颗美人痣一样,时时隐现。
           ④我们沿着上山的台阶慢慢走着。一级级台阶,弯弯曲曲,干净如洗。
          ⑤到了半山腰时,那儿有个平台,几棵松树挺立着一片青绿,树下有张石桌,几张石凳。
          ⑥几个年轻人围着桌子,有的吃着饼干,有的喝着饮料,大声说笑着,还有的叽哩嘎啦地绕树追赶着。我和妻子走累了,擦着额头的汗,坐在一旁休息,喝起了饮料。
          ⑦那几个年轻人吃完饼干,喝完饮料,扯出卫生纸仔细擦了手。接着,一个个手一扬,将卫生纸无一例外地白花花地扔在地上。我看了,不由得皱皱眉。妻子忙拦着,轻声道:“别管闲事,和你无关。”
          ⑧我摇摇头,长叹了一口气,没有说什么。
          ⑨这时,一个老人拿着个蛇皮袋子慢慢走来,将卫生纸小心拾起,仔细折叠后,放进了袋子。一个小伙子见了,大声道:“老头,这饮料罐能卖点钱。那点纸,能卖啥?”说完,“哐”的一声,扔过一个饮料罐。老头见了,无言拾起,轻轻放入袋中。
          ⑩接着,又有几个易拉罐飞来。
    ⑪老人没说什么,只是抬头望望,再次拾起。
    ⑫老人已经七十多了,头发花白,一脸的皱纹。
    ⑬我见了,暗暗同情起老人来,拿了自己和妻子喝过的饮料罐,走了过去,笑着放入他的袋子里。他再次抬起头,对我微微一笑,算是招呼。然后,扛着袋子悄悄下山去了,消失在阳光里。
    ⑭那天,我和妻子尽兴而归。
    ⑮几天后,和朋友再见,谈到苍龙山的洁净,谈到那个可怜的拾破烂的老头。朋友一愣,告诉我:那是本市环保局的一个局长,退休后回到小城,一次,去苍龙山游玩,看到满山垃圾,一声叹息,找个袋子开始捡拾起垃圾来。以后,这就成了他的惯例,每天如此。
    ⑯一时,我脸红了,妻子也脸红了。原来,苍龙山的洁净,苍龙山的优美,不是天然生成的,是一个老人用手一下又一下捡拾起来的。
    ⑰文明,不是清闲的文字描写,是一种弯下身子的身体力行。
    (1)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2)阅读下面一段话,揣摩加点的词语表达了老人怎样的心理?
    我见了,暗暗同情起老人来,拿了自己和妻子喝过的饮料罐,走了过去,笑着放入他的袋子里。他再次抬起头,对我微微一笑,算是招呼。
    (3)说说文中的老人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12引用:3难度:0.5
  • 3.课外阅读我能行。
    献身革命的方志敏ㅤㅤ1935年1月,因为叛徒出卖,方志敏被捕。蒋介石知道后,命令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头子俞伯庆劝降方志敏。俞伯庆假惺惺地对方志敏说:“蒋委员长很想重用你,你为什么不争取出来为党国效力呢?”方志敏哼了一声,说:“蒋介石是什么东西?”俞伯庆压住怒火又试探着说:“你们红军不是已经败了吗?”方志敏坚定地反驳:“我们永远不会失败!”
    ㅤㅤ俞伯庆见劝降不成,又派了军法处长和方志敏“谈话”,处长说:“你知道你们那个孔先生吧?他现在可是党国的少将参议,春风得意得很哪!”
    ㅤㅤ“这个无耻的叛徒,我绝对不会跟他一样。”方志敏一听,站起身厉声喝道,“革命者宁可被敌人残杀也决不投降敌人!要我屈膝投降,休想!”
    ㅤㅤ三番五次的劝降都失败了,敌人终于露出了豺狼的凶相。他们给方志敏吃霉米饭,里面还要加上稗子、谷壳和沙石。牢房里黑暗潮湿,老鼠到处窜,臭虫爬满墙,虱子满被褥。除了恶劣的生活环境外,敌人每天还要用酷刑“招待”他,皮鞭、老虎凳、辣椒水,可方志敏仍然没有丝毫的动摇。
    ㅤㅤ1935年8月6日,劝降不成的国民党无奈地将方志敏押赴刑场。在刑场上,敌人让方志敏转过身去,方志敏大笑道:“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我倒要看看法西斯的子弹是怎样射穿我的胸膛的!”天下起了雨,方志敏倒在了他热爱的这片大地上。
    ㅤㅤ叶剑英元帅曾题诗称颂方志敏:“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正因为有无数个方志敏式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才炼铸了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
    (1)“春风得意”在词典中的意思有:①形容考上进士后得意的心情;②指进士及第;③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扬扬得意的样子。“春风得意”在文中的意思是
     

    (2)对第1自然段方志敏说的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方志敏坚信革命一定能胜利。
    B.方志敏认为坚持正义的共产党一定会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C.方志敏憎恨当时的国民党反动统治。
    D.方志敏认为俞伯庆在欺骗他,因为他根本不相信蒋介石。
    (3)文章中的画线句子表现了方志敏同志
     
    的精神。
    A.刚正不阿
    B.视死如归
    C.不屈不挠
    D.义正词严
    (4)短文从哪两个方面表现出方志敏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
     

    (5)方志敏只有一个,短文的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正因为有无数个方志敏式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才炼铸了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
     

    发布:2025/2/28 10:30:1组卷:16引用:2难度:0.0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