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为保护与修复某湿地生态系统,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并设计了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湿地沿岸的村庄会将富含有机物的生活污水排入河流,这些有机物中的营养被植 物体利用的途径为
被水体微生物(分解者)分解后形成CO2和无机盐供给植物体吸收
被水体微生物(分解者)分解后形成CO2和无机盐供给植物体吸收
。生活污水排入过多会导致河流出现
水华(富营养化)
水华(富营养化)
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后最终可能会导致水体中多种生物死亡,主要原因是 
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者)分解后,产生较多的N、P等无机盐,藻类等增多,进而会导致水生动物增多,遗体残骸和粪便量增加,需氧生物大量消耗氧气,水中溶氧量降低,最终水体中多种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者)分解后,产生较多的N、P等无机盐,藻类等增多,进而会导致水生动物增多,遗体残骸和粪便量增加,需氧生物大量消耗氧气,水中溶氧量降低,最终水体中多种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2)对该湿地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图,图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Ⅰ~Ⅲ表示过程,虚线箭头表示流经丙的能量流动情况,A、B、C代表能量流经丙所处营养级的去向,其中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为J/(cm2•a)。图中 
代表生产者,
乙、丙、丁、戊
乙、丙、丁、戊
 属于生物群落。图中C表示 
第二营养级(丙)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第二营养级(丙)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8.75%
18.75%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被水体微生物(分解者)分解后形成CO2和无机盐供给植物体吸收;水华(富营养化);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者)分解后,产生较多的N、P等无机盐,藻类等增多,进而会导致水生动物增多,遗体残骸和粪便量增加,需氧生物大量消耗氧气,水中溶氧量降低,最终水体中多种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乙;乙、丙、丁、戊;第二营养级(丙)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18.75%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29 15:0:9组卷:32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22引用:17难度:0.7
  •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
    类别 玉米地 荒地 湖泊I 湖泊II
    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 1.6% 1.2% 0.4% 0.1%
    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初级生产量) 23.4% 15.1% 22.3% 21.0%
    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 76.6% 84.9% 77.7% 79.0%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405引用:7难度:0.7
  • 3.图甲表示某季度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图乙是将图甲中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2:0:1组卷:16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