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轩近日表示,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展,“人类对知识的崇拜、贪婪的属性早已经使人们失去了对知识拥有的分辨与警惕。但是这些书对我们而言是否有价值?”他认为,现在更特殊的问题不是否读书的问题,而是读什么书的问题。要读就要读有文脉的好书。在他看来,有文脉的书是指“打精神底子的书”,比如鲁迅的作品。“而今天的书太多太多是没有文脉的,这些书不利于我们成长。”

【考点】概括要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引用:2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哈佛的一位文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再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位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是:
     

     

    (每点不超过30个字)

    发布:2025/1/1 4:0:1组卷:10引用:10难度:0.8
  • 2.根据以下文字,请给“非虚构散文”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0个字。
          产生于新世纪的“非虚构散文”是一种新的写作形态。长篇“非虚构”散文《大地上的亲人》从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叙述三个村庄亲人真实而复杂的生存境遇,展现了处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命运和基层社会的真实图景。但是有一些打着“非虚构写作”旗号的作品,缺乏散文文体应有的优美语言、修辞、文气、情采、格调、氛围,这样的作品读起来自然味同嚼蜡。

    发布:2025/1/1 4:0:1组卷:4引用:5难度:0.7
  • 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发布:2025/1/2 6:30:3组卷:311引用:5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