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濦亭同麻知几赋①
【金】元好问
零落栖迟复此游,一樽聊得散羁愁。
天围平野莽无际,水绕孤城闲不流。
柳意渐回淮浦暖,雁声仍带塞门秋。
登高望远令人起,欲买烟波无钓舟。【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避乱河南登封时的作品。麻知几,金代后期文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 CB C
A.从首联中的“复此游”三字可知,这首诗是诗人再次来到濦亭游览时有所感而作。
B.颔联的“闲”字蕴意丰富,语带双关:既指水流平静之状,也指诗人闲适自在之态。
C.“雁声仍带塞门秋”意谓时值深秋,长空雁阵,哀鸣声声,送来一阵阵边塞的寒意。
D.中间两联在写法上由远及近,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摹写景物,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E.尾联的“起”字,有心动的意思,此处写诗人登临高处,纵目远望,不由地怦然心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考点】咏史怀古.
【答案】B 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39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小题。
满庭芳•赤壁矶头
南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临皋亭下,扁舟两度经过。江山如画,风月奈愁何。三国英雄安在,而今但、一目烟波。风流处,竹楼无恙,相对有东波。
登临,还自笑,狂游四海,一向忘家。算天寒路远,早早归呵。明日片帆东下,沧州上、千里芦花。真堪爱,买鱼沽酒,到处听吴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乘船两度经过赤壁,虽感此处景色美好,但美景并不能化解内心的忧愁。
B.上阕用典,“风流处”化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寄寓的情感也相同。
C.“片帆”即孤舟,暗示人物处境,“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帆”用法相似。
D.本词上阕写景,景中有情;下阕先抒情,后叙事,实写内心情思和返乡生活。
(2)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皆为登临赤壁所作,两首词在抒发的感情上有何异同?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简要分析。发布:2025/1/1 3:30:1组卷:19引用:8难度:0.6 -
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赤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注]杜庠:字公序,号西湖醉老,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江而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本”字则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结局。
B.颔联分述诸葛亮和曹操两个历史人物:“心中空有汉”是说,汉朝将亡,诸葛亮纵然逞其才智,也是枉费心机;“眼里已无吴”句写曹操的狂妄轻敌。
C.“兵销炬影东风猛”所写内容与苏轼的“樯橹灰飞烟灭”词句同说一事;杜诗用此句写曹军的失败,为作者抒发历史沧桑之情作铺垫。
D.“梦断”“箫声”“夜月”的意象写作者联想到苏轼泛赤壁的遗事,蕴含着怅惘之情,呈现出豪放雄奇的诗风。
(2)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是如何抒情的。发布:2025/1/1 4:0:1组卷:10引用:3难度:0.6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诗人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继而具体写其人情态,大有神往和迷惑交驰之感,起笔高远,气势震撼。
B.诗中借“白兔捣药”“嫦娥奔月”的神话,反映了诗人举杯对月、与月共饮的欢欣,增添了超凡脱俗的气氛。
C.诗人运用想象,笔触纵横恣肆,描绘了海天景象,集中体现了对宇宙、历史及人生诸问题的思考,寓意深广。
D.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又神秘的月,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形象。
(2)诗人“把酒问月”化用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问月”之意但又有不同,试对这两者异同加以品析鉴赏。发布:2025/1/1 4:0:1组卷:6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