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读张大春《见字如来》里《“旅”字的长途旅行》这篇文章,看到了“旅”字的前生今世,令他有了探究文字之美的想法。但他发现文章中引用的几个诗句中“旅”字意思有点费解,请你帮忙。
文中引用的句子 | 方法 | 解释 | |
野谷旅生,麻菽尤盛《后汉书•光武帝纪》 | 课内迁移法 | 中庭生旅谷。《十五从军行》 | (1) 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
旅怀日不同,客梦翻相似(明•李贽) | 商旅不行。《岳阳楼记》 | (2) 旅客。 旅客。 |
|
季氏旅于泰山《论语•八佾》 | 查阅词典法 | A.军队。B.共同。 | (3) D D (填选项) |
今夫古乐,进旅退旅《礼记•乐记》 | 查阅词典法 | C.陈列。D.祭祀。 | (4) B B (填选项) |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毅核维旅。《诗经•小雅》 【笾豆,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盛装食物的两种礼器。楚,陈列齐整貌。彀,豆中盛装的肉酱。核,中盛装的水果。】 |
语境推测法: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测 | (5) 陈列。 陈列。 |
【考点】一词多义.
【答案】植物未经播种而生。;旅客。;D;B;陈列。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15 8:0:9组卷:4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2 23:0:3组卷:34引用:1难度:0.7 -
2.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一箪食,一豆羹 食之不能尽其才 D.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君子成人之美 A.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蹴尔而与之 聚室而谋曰 C.万钟于我何加焉 苛政猛于虎也 D.乡为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鱼为业
A.文章开头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文中第②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在生死关头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C.文章通过“不辨礼仪”接受“万钟”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论证非常有力。
D.本文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能经受住考验”的道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发布:2024/12/27 1:0:4组卷:14引用:3难度:0.5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54引用:4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