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钠资源在海水和地壳中含量丰富,而且分布广泛,如果实现规模化量产,其在材料成本端相比锂资源具有较大优势。带着对钠电池开发的期待,小亮同学对钠及其化合物展开了系列探究;
【探究一】钠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查阅资料:1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
2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化合价下降。
实验一:
在盛有50mL的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用小刀切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表面的外皮)投入烧杯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且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滚液呈红色。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获得相关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二:小亮又取50mL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绿豆大小钠投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滤渣。

(1)从实验现象可知,钠的物理性质有:A.固体;B.硬度小;C.密度比水小;D. 钠的熔点低钠的熔点低。
(2)根据如图,反应后溶液呈 碱碱(填“酸”、“中”或“碱”)性。
(3)根据上述现象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2Na+2H2O=2NaOH+H2↑。
【实验结论】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 不能不能(“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探究二】钠的化合物中氢氧化钠、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实验三: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及提纯
(5)氢氧化钠久置在空气中易变质,写出NaOH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2NaOH+CO2=Na2CO3+H2O。
(6)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从含少量碳酸钠杂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提纯氢氧化钠的方法是 CDCD(填序号)。
A.把固体溶解后过滤
B.溶解,滴入适量氢化钡溶液后过滤,把滤液蒸发浓缩
C.较高温度下溶解,然后冷却热饱和溶液
D.溶解,滴入适量石灰水后过滤,把滤液蒸发浓缩实验
实验四:探究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历程
往密闭容器中的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为分析比较反应过程pH变化和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情况,把同步测得的溶液pH变化曲线和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合并到一个坐标图中,得到如上图2所示的曲线合并图(左纵坐标为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右纵坐标为溶液的pH),从溶液pH曲线的突降次数,说明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分两步进行,且第一步几乎无气泡产生,第二步为复分解反应。
(7)反映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bb(填“a”或“b”)。
(8)当溶液pH约为 88时,溶液中开始有大量CO2生成。
(9)当滴入盐酸60mL时,溶液中所含盐类溶质主要为NaCl和 NaHCO3NaHCO3(填化学式)。
【拓展学习】
(10)由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这给钠的制取带来困难。目前工业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制备单质钠。“物质的量”是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1molO2的质量为32g,1molCO2的质量为44g。电解2mol氯化钠理论上可以制得 4646g金属钠。
【答案】钠的熔点低;碱;2Na+2H2O=2NaOH+H2↑;不能;2NaOH+CO2=Na2CO3+H2O;CD;b;8;NaHCO3;46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1 8:0:9组卷:154引用:3难度:0.3
相似题
-
1.碳酸氢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盐,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了探究。
(1)NaHCO3可称为钠盐或碳酸氢盐,它是由Na+和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制取少量NaHCO3?
【查阅资料】
材料一:侯氏制碱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材料二:研究发现,NaHC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2C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实验制备】根据侯氏制碱原理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NaHCO3。
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
(2)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
(3)能进一步确认该白色固体是NaHCO3的实验方案是
(4)如图2中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在60℃后无数据的原因可能是
【性质探究】
常温下,取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于烧杯中,插入pH传感器,向烧杯中持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变为6.68时开始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
材料三NaHCO3溶于水后,少量的能同时发生如下变化:HCO-3
变化①:+H2O→H2CO3+OH-;HCO-3
变化②:→HCO-3+H+。CO2-3
材料四: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和OH-数目的相对大小有关。常温下,当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时溶液的pH>7,反之pH<7;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越大,溶液的pH越小。
【交流反思】
(5)NaHCO3溶液显
(6)根据本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6.68时生成的无色气体为CO2
b.从0~30s,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不断增大
c.不能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发布:2024/12/25 15:30:1组卷:591引用:4难度:0.5 -
2.关于盐的性质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兴趣小组以“探究碳酸氢钠的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碳酸氢钠
(1)下列关于碳酸氢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是由Na+和构成HCO-3
B.碳酸氢钠俗称纯碱
C.碳酸氢钠医疗上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任务二】探究碳酸氢钠的性质
(2)探究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兴趣小组取适量碳酸氢钠粉末于甲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如图1所示,观察到甲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乙中
(3)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用酒精灯充分加热玻璃管,如图2所示。
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
①发现玻璃管内无水硫酸铜变蓝,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且有
②实验后兴趣小组同学猜想玻璃管A处固体产物仅是Na2CO3而不含有NaOH,请设计实验证明(写出具体步骤和现象):
(4)常温下,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于烧杯中,插入pH传感器,向烧杯中持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变为6.68时开始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
材料一:NaHCO3溶于水后,少量的能同时发生如下变化:HCO-3
变化①:+H2O→H2CO3+OH-HCO-3
变化②:→HCO-3+H+CO2-3
材料二: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和OH-数目的相对大小有关。常温下,当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时溶液的pH>7,反之pH<7;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越大,溶液的pH越小。
①根据上述实验可知NaHCO3溶液显碱性,结合材料一、二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
②根据本实验,可知从0~30s,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不断发布:2024/12/25 17:0:2组卷:94引用:2难度:0.4 -
3.图是一瓶浓硫酸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对这瓶硫酸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溶于水会放热;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探究一]浓硫酸稀释时会放热.
(1)稀释浓硫酸时,所需仪器主要有
[探究二]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图10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先用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混合液的pH pH逐渐变大,
最后pH≥7稀硫酸与氢氧化钠
溶液能发生反应
(3)实验中仅从溶液pH变大,而不强调pH≥7,不能得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探究三]由于该试剂瓶瓶口密封签已破损,同学们怀疑该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与标签不相符.
[提出问题]该浓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探究](4)取该浓硫酸和足量BaCl2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沉淀.实验中如何确定硫酸已完全反应
(5)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必须要测知的数据是
[探究结论](6)由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与标签不符.该硫酸的质量分数应发布:2025/1/6 8:0:1组卷:38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