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是由编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9)的基因突变所致,患者FGF9基因中某碱基对发生替换,使FGF9中相应的氨基酸发生替换。科研人员欲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获得含有该突变基因的模型小鼠,用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图1表示FGF9cDNA(由FGF9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逆转录而来)进行定点突变得到突变型FGF9cDNA的流程,图2为研究中所用的质粒(SpeⅠ、HindⅢ、SmalⅠ和BglⅡ分别代表相应的限制酶切割位点,以上限制酶切割产生的粘性末端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虚线方框中的a链与d链在延伸过程中的作用是:既可作为 模板模板又可以起到相当于 引物引物的作用,使 耐高温的DNA聚合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能够从a链与d链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经PCR后获得的产物一般通过 琼脂糖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
(2)基因王程操作的核心步骤是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图2质粒中的C序列是 启动子启动子,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图1中突变型FGF9cDNA的a链所在的DNA单链为转录的模板链,则引物1和引物4的5'端需分别添加 HindⅢ和SpeⅠHindⅢ和SpeⅠ酶的识别序列,才能与图2中的质粒正确连接。
(3)将构建的重组DNA分子通过 显微注射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受精卵,再经 胚胎移植胚胎移植(答1点即可)等技术使其发育成模型小鼠。
(4)科研人员发现,已转入突变型FGF9cDNA的模型小鼠并未表现出“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从分子水平上寻找原因需采用的技术有 PCR、抗原-抗体杂交技术PCR、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答出2点)
【考点】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综合.
【答案】模板;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启动子;HindⅢ和SpeⅠ;显微注射;胚胎移植;PCR、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50引用:4难度:0.5
相似题
-
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5 8:0:1组卷:6引用:1难度:0.7 -
2.几丁质是许多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几丁质酶可催化几丁质水解。通过基因工程将几丁质酶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可增强其抗真菌病的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中所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人工合成,也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得。基因文库包括
(2)生物体细胞内的DNA复制开始时,解开DNA双链的酶是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
(4)提取RNA时,提取液中需添加RNA酶抑制剂,其目的是
(5)若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几丁质酶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抗真菌病的能力没有提高,根据中心法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发布:2025/1/5 8:0:1组卷:2引用:2难度:0.6 -
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5:0:5组卷:3引用:2难度:0.7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