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某同学先用图1所示装置测弹簧的劲度系数,再用该弹簧以图2所示装置测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9.8m/s2

(1)测劲度系数的实验步骤:
a.将轻弹簧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将刻度尺竖直固定在轻弹簧旁将刻度尺的零刻度与轻弹簧的上端对齐;
b.在弹簧下端依次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记录每次钩码的总质量m及对应指针所指刻度值x;
c.在m-x坐标系上描点作图,作出的图像如图3所示。
由图像可知,弹簧的原长l0=
4
4
cm,弹簧的劲度系数k=
68.6
68.6
N/m。
(2)用图2所示装置测动摩擦因数,长木板B放在水平面上,物块A放在长木板上,并用(1)问中轻弹簧将物块A与竖直墙面连接,弹簧保持水平,用水平力F拉长木板B向左运动,A保持静止,测得这时弹簧的长度为l=10cm,已知物块A的质量为1kg,则物块A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42
0.42
;实验中由于弹簧悬挂时的原长比平放时的自然长度长,因此实验测得的动摩擦因数比实际值偏
(填“大”或“小”)。

【答案】4;68.6;0.42;小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25 8:0:9组卷:273引用:16难度:0.5
相似题
  • 1.某同学想测量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如图甲所示,表面粗糙、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木板上有一滑块,滑块右端固定一个轻小动滑轮,钩码和拉力传感器通过绕在滑轮上的轻细绳相连,细绳与长木板平行,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滑轮的摩擦)。

    ①实验开始前打点计时器应接在
    (填“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上。
    ②如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s1、s2是纸带中两段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时间为T,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用s1、s2、T表示)。
    ③改变钩码的个数,得到不同的拉力传感器示数F(N)和滑块加速度a(m/s2),重复实验。以F为纵轴,a为横轴,得到的图象是纵轴截距大小等于b倾角为θ的一条斜直线,如图丙所示,则滑块和轻小动滑轮的总质量为
    kg;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设重力加速度为g)

    发布:2024/12/29 14:0:1组卷:129引用:5难度:0.4
  • 2.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某班物理课外学习小组在进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课题研究时,同学们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
    (1)这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
    要素.
    (2)他们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已测得木块A的质量为100g,测定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木块A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得到一组F与相应的放在木块A上的砝码重力G的数据(如表).请在表格中的空格内填上合理的数据,并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2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作出滑动摩擦力Ff与压力FN的关系图象.(g取10N/kg)
    砝码G/N 0 0.50 1.00 1.50 2.00
    压力FN/N
    弹簧测力计读数F/N 0.30 0.45 0.60 0.76 0.90
    滑动摩擦力Ff/N
    (3)根据你作出的图象所得出的结论判断:当放在木块A上的砝码重力G为3.00N,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木块A运动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应为
    N.

    发布:2024/12/29 16:30:1组卷:18引用:2难度:0.5
  • 3.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长金属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和当地重力加速度。金属板固定于水平实验台上,一轻绳跨过轻滑轮,左端与放在金属板上的滑块(滑块上固定有宽度为d=2.000cm的遮光条)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6个,每个质量均为m0=0.010kg。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金属板上适当的位置固定光电门A和B,两光电门通过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相连。
    ②用电子秤称量出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为M=0.150kg。
    ③将n(依次取n=1,2,3,4,5,6)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固定在滑块上。用手按住滑块,并使轻绳与金属板平行。接通光电门,释放滑块。计算机自动记录:
    i.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的时间Δt1
    ii.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Δt2
    iii.遮光条的后端从离开光电门A到离开光电门B的时间Δt12
    ④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与n对应的加速度a并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在n=3时,Δt1=0.0289s,Δt2=0.0160s,Δt12=0.4040s。
    i.忽略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速度的变化,滑块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1=
    ,测量值为
    m/s2(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
    1
    Δ
    t
    1
    =34.60s-1
    1
    Δ
    t
    2
    =62.50s-1
    ii.考虑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速度的变化,滑块加速度的真实值a2
    a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利用记录的数据拟合得到a-n图象,如图(b)所示,该直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为p、纵轴上的截距为q。用已知量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滑块与长金属板之间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值μ=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g=
    (结果用字母表示)。

    发布:2024/12/29 21:0:1组卷:48引用:2难度:0.9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