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俗称烟碱,是一种高致癌物质。尼古丁会使人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和成瘾性,还会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损伤。自觉养成不吸烟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也是一种高尚公共卫生道德的体现。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表示尼古丁影响人体某些生命活动的机制。

由图可知,当尼古丁与POMC神经元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POMC神经元 兴奋兴奋。此过程中涉及的物质运输方式为 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戒烟后体重上升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请结合图1解释引起该现象的可能原因 戒烟后,POMC神经元的兴奋程度降低,通过饱腹神经元对“食欲下降”的调节作用降低,增加了食物的摄入戒烟后,POMC神经元的兴奋程度降低,通过饱腹神经元对“食欲下降”的调节作用降低,增加了食物的摄入,同时又因为缺少尼古丁的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减弱,肾上腺素释放减少,脂肪细胞内脂肪的分解程度下降导致脂肪的积累同时又因为缺少尼古丁的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减弱,肾上腺素释放减少,脂肪细胞内脂肪的分解程度下降导致脂肪的积累。
(2)研究显示,尼古丁会影响人体对血糖的调节。图2和图3是利用小鼠模拟尼古丁对血糖影响相关指标的测量结果。
据图2和3判断,下列对于吸烟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分析合理的是 BCDBCD。
A.吸烟诱发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B.吸烟诱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
C.吸烟诱发胰岛素抵抗,即降血糖的功能下降
D.长期吸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3)尼古丁与脑特定神经元膜受体的结合会激活“尼古丁厌恶反应”。当血糖过高时,会抑制脑特定神经元的“尼古丁厌恶反应”活动,由此判断,患糖尿病的吸烟者戒烟 更困难更困难。(填“更容易”或“更困难”)
(4)研究人员发现大鼠大脑的mHb区中TCF7L2基因表达量与大鼠对尼古丁摄入调控密切相关。通过向野生型大鼠和TCF7L2基因敲除的突变型大鼠注射不同浓度尼古丁后,测定其对尼古丁的主动摄入量,实验结果见图4。
①图4结果表明TCF7L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 抑制抑制(填“促进”或“抑制”)尼古丁摄入。
②尼古丁可与乙酰胆碱受体(nAChR)结合,从而引起多巴胺的释放,产生愉悦感。长期大量吸烟的人,nAChR的敏感度降低,结合图4推测TCF7L2基因可以 提高提高nAChR对尼古丁的敏感性,理由是 突变型大鼠对尼古丁的主动摄入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即TCF7L2基因敲除后,要引起足够的兴奋,需要更多的尼古丁,证明TCF7L2基因敲除后,nAChR对尼古丁的敏感性降低)突变型大鼠对尼古丁的主动摄入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即TCF7L2基因敲除后,要引起足够的兴奋,需要更多的尼古丁,证明TCF7L2基因敲除后,nAChR对尼古丁的敏感性降低)。
③在尼古丁大量摄入的突变体大鼠体内,研究者并没有检测到血糖升高的现象,推测由尼古丁摄入引发的血糖升高依赖于 TCF7L2基因TCF7L2基因的正常表达。
【答案】兴奋;协助扩散;戒烟后,POMC神经元的兴奋程度降低,通过饱腹神经元对“食欲下降”的调节作用降低,增加了食物的摄入;同时又因为缺少尼古丁的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减弱,肾上腺素释放减少,脂肪细胞内脂肪的分解程度下降导致脂肪的积累;BCD;更困难;抑制;提高;突变型大鼠对尼古丁的主动摄入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即TCF7L2基因敲除后,要引起足够的兴奋,需要更多的尼古丁,证明TCF7L2基因敲除后,nAChR对尼古丁的敏感性降低);TCF7L2基因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14 13:0:9组卷:3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神经递质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息息相关。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5:0:5组卷:3引用:2难度:0.7 -
2.在人的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的“沉默突触”沉默之谜。请你推测“沉默突触”不能传递信息的原因是( )
①突触小体内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发布:2024/12/31 3:0:2组卷:48引用:13难度:0.9 -
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5:0:5组卷:6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