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解释词语。
(1)夫君子之行 夫:
发语词
发语词
君子:
有才德的人
有才德的人
行:
操守、品德
操守、品德
(2)静以修身 以: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3)非淡泊无以明志 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
使……明确(坚定)
使……明确(坚定)
(4)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达到远大的目标
达到远大的目标
(5)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
增长才干
增长才干
(6)非志无以成学 成:
成就,完成
成就,完成

【考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答案】发语词;有才德的人;操守、品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使……明确(坚定);达到远大的目标;增长才干;成就,完成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84引用:2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季文子(即鲁国大夫黄越)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注释】①相:辅助。②爱:吝啬。③华国:使国家有光彩。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春和
     

    ②长烟
     

    ③古仁人之心
     

    ④食粗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人共子为爱╲不以物喜不己悲
    B.吾亦愿╲予尝求古仁人
    C.不闻以妾马╲太守客来饮于此
    D.子鲁上卿╲或异二者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无乃非相人者乎!
    (4)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15引用:3难度:0.7
  •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12引用:3难度:0.8
  • 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乙】贾谊传(节选)
    班固
    ㅤㅤ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东阳侯、冯敬之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追伤之,因以自
    ㅤㅤ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厘[注],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即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谊为梁怀王太傅。
    (节选自班固《汉书•贾谊传第十八》)[注]受厘:祭祀后把剩余的肉送回皇上,以示受福。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东阳侯、冯敬之尽害之 关联教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桃花源记》)

    ①属:
     

    因以自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谕:a明白;了解;b告诉;c诏令;d同“喻”,比方

    ②谕:
     

    谊为梁怀王太傅
    参考字源释义,联系语境推断词语意思
    拜: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

    ③拜: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
    ②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B.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C.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D.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4)下列对甲乙诗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句中“逐臣”二字体现贾谊身份,乙文首段详叙贾谊成为“逐臣”的原因。
    B.甲诗“可怜”意为可惜,用词含蓄,隐含着对汉文帝求仙访道、不计民生的嘲讽。
    C.甲诗借写汉代贾谊的遭遇,寄寓诗人在政治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感伤。
    D.同样写汉文帝“宣室求贤”这件事,但甲乙语言风格不同,甲诗华丽,乙文质朴。
    (5)甲乙诗文都写出贾谊才华过人,但写法有同有异,请从描写角度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27 4:0:2组卷:50引用:2难度:0.3
小程序二维码
把好题分享给你的好友吧~~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