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据图说明地形对河南省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线路修建和布局的影响。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南阳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2)简述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位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水域横跨河南、湖北两省,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3)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泊对周边自然环境带来的利弊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加之企业设备老化、技术更新缓慢以及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河南省焦作市资源型企业效益迅速下滑。1999年,焦作以“第三次创业”为标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表为2001年和2018年该市三大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数据统计。
年份 | 三大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2001年 | 16.10 | 51.50 | 32.40 |
2018年 | 5.69 | 56.58 | 37.73 |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焦作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
【考点】我国重要的跨区域调配举措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的过程与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和发展方向;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发展的方向及措施;“南水北调”工程;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城市和乡村的区位因素.
【答案】(1)主要为平原,地势起伏小,交通运输线路等建设难度小,建设成本较低;交通线路数量多,密度大,延伸方向受到的制约小。
(2)郑州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3)地下水位上升或地下水增多;物种构成改变或某些物种消失;变得温和湿润或温差减小、降水增多。
(4)结构:第二产业占主要比重,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5)延长产业链,发展煤炭深加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调整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将污染严重企业搬离)。
(2)郑州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3)地下水位上升或地下水增多;物种构成改变或某些物种消失;变得温和湿润或温差减小、降水增多。
(4)结构:第二产业占主要比重,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5)延长产业链,发展煤炭深加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调整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将污染严重企业搬离)。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2020年3月18日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14个退水闸开始向河北、河南两省共计25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此次生态补水计划至5月底结束,补水量2.5亿立方米。据此完成14〜15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采用明渠输水,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发布:2024/12/31 12:0:1组卷:3引用:1难度:0.6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是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在全国排第5位,超过南方12个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资源埋藏浅,煤质好。贵州省年水电资源经济可开发量为752.42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的5%,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省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成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省份,如图为贵州省主要自然资源、生物质能及铁路线分布图。
(1)简述贵州建设能源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贵州省“西电东送“的区位优势。
(3)贵州省形成煤一电一煤化工、煤一电一有色金属冶炼、煤一电一建材等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评价这样做的积极意义。发布:2024/12/31 17:0:2组卷:2引用:4难度:0.5 -
3.从四川小镇普光到国际大都市上海,遥遥2000多千米,如今被一条绿色的能源大动脉——川气东送工程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如图为川气东送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关于川气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发布:2024/12/31 11:0:1组卷:4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