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寻美•云南”活动中“高原明珠——滇池”的推介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概况】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又名昆明湖,古称滇南泽。(A)面积大约340平方千米左右,有“五百里滇池”之称。
【文化】浩瀚的滇池不仅承载(zài)着厚重的历史,也 着灿烂的文化。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挥毫写下180字长联成为旷世绝作,上联展示滇池旖旎风光,像一幅山水画卷,令人心旷神怡;下联论史感怀,勾勒云南历史烟云,如一篇叙事史诗,让人 。(B)全联自然美景与历史沧桑交汇,意境高远,令人击节叫绝,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风景】滇池畔,暖阳初升,红霞浸(qīn)染东方,照于静谧的湖面,伴着薄薄的晨雾,揭开滇池神秘的面纱——这高原蓝天下的漫漫碧水,倒映着如此洁净的蓝天白云,更显得波澜壮阔与浩浩汤汤。那绵延不绝、高耸入云的西山,层峦(luán)叠翠,虚实 ,是她浑然天成的梳妆台。上下翻飞的海鸥,宛如她发髻上珠光闪闪、随风晃动的坠饰。
放眼南望,水汽氤氲,远处的群山若有若无,仿佛漂浮在东海之上的座座仙山一样亦真亦幻。近处,巍峨的西山,遮挡了西斜的金乌,在山体倒影的边缘,一蓝一乌的湖水形成一道鲜明的分界线,看不到一丝暇疵,宛如楚汉鸿沟不可逾越,令人慨叹沧海桑田。
在古滇码头,沐浴细雨,身披薄雾,荡舟湖上,船在水上,人在船上,水在心上。远处,湖面上薄雾缭绕,仿佛轻纱一般轻轻流过;近处,船头犁开清澈的湖水,船尾水声潺潺,卷起“千堆雪”……我们以文人的身份、从文学的角度,亲近滇池,(C)细品自然之大美,注视岁月的搏动,感悟滇池的心语,我们与古人 的同时,也许还会生出更多的不羁和放纵。徜徉(cháng yáng)古滇名城,漫步“七彩云南”,从古滇湿地公园到南滇池东大河湿地,从观音山到草海大坝,从盘龙江入湖口到捞鱼河湿地……(D)细数我们滇池环湖游走、小憩驻足,每每都会为细雨中的点滴精彩、阳光下的细节所感动。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BB
A.承载(zài)
B.浸(qīn)染
C.层峦(luán)叠翠
D.徜徉(cháng yáng)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C
A.浩瀚
B.浑然天成
C.暇疵
D.缭绕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D
A.蕴含 | 望洋兴叹 | 交融 | 感同身受 |
B.蕴藏 | 望洋兴叹 | 交织 | 身临其境 |
C.蕴含 | 慨然兴叹 | 交织 | 身临其境 |
D.蕴藏 | 慨然兴叹 | 交融 | 感同身受 |
B
B
A.面积大约340平方千米左右,有“五百里滇池”之称。
B.全联自然美景与历史沧桑交汇,意境高远,令人击节叫绝,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C.细品自然之大美,注视岁月的搏动,感悟滇池的心语。
D.细数我们滇池环湖游走、小憩驻足,每每都会为细雨中的点滴精彩、阳光下的细节所感动。
【答案】B;C;D;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7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学校组织开展一次“低碳生活、绿色环保”主题宣传活动,你和同学们参与其中。
(1)上网浏览相关资料时,你看到了如下材料:
工厂粗大的水管,排出带泡沫的废水;轮船上的人们谈笑风生,食品包装顺着指尖很自然地滑入水中;公园里散步的人们经过池塘边,总有一口痰、几块土落进水里;夏天,孩子们拿着水枪,奔跑着,追逐着,闹得浑身是水……水在哭泣。水,很渴。
读完以上材料,请你撰写宣传标语。
(2)下面是小组成员写的采访提纲,请你从“提问技巧”的角度对采访问题做出评析。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王浩:我国水文水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采访目的 了解中国的地下水污染情况 采访方式 访谈、录像拍摄 采访问题 问题1:王老师,您是研究地下水的权威专家,您能介绍一下我国地下水的现状吗?
问题2:王老师,您刚才提到地下水正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地下水受污染后硬度过高,那水中的鱼、虾之类的您会吃吗?发布:2024/12/30 12:30:6组卷:22引用:1难度:0.8 -
2.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2021年12月2日是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公安部、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共青团中央等八部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各地以“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共同组织开展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材料二 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亲子安全行“主题宣教活动,增强中小学生及其监护人交通安全意识。
材料三 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图标。(见图)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为你的班级的“小手拉大手,亲子安全行”主题班会设计一个活动。请写出活动名称。
(3)仔细观察材料三图标,按照一定顺序介绍图标内容。发布:2025/1/2 23:0:3组卷:4引用:2难度:0.5 -
3.综合性学习。
在央视播出的首期《中国诗词大会》上,来自四川的无臂小伙彭超过五关斩六将,成为首位播主。彭超幼年失去双臂,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穿衣、写字、上网等。自初中起,彭超就开始喜欢读古诗词,不如意时读读诗,用写逆境的诗篇来鼓励自己。彭超最喜欢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诗格外豪迈,这种豪迈能带给人力量”。彭超表示,未来的人生,需要“诗意的生活”,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2)假如你在演讲稿中要运用上面的材料,那么这则材料不能证明的观点是
A.不可一曝十寒
B.不可见利而进
C.须坚忍刚毅
D.须不屈不挠发布:2025/1/2 1:30:3组卷:9引用:2难度:0.7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