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掩盖过失的猫ㅤㅤ①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很了不起,喜欢文过饰非。
ㅤㅤ②它捕捉老鼠,一不小心,让老鼠逃掉了,它却说:“我看它太瘦,故意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ㅤㅤ③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玩,我把脸搞得太脏了!”
ㅤㅤ④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ㅤㅤ⑤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还没说完,它就被淹没在水里了。
ㅤㅤ⑥“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根据下面的解释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以各种理由或借口掩盖过失、错误。 文过饰非文过饰非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事件 | 猫的理由 |
猫捕捉老鼠时让老鼠逃掉了 | 老鼠太瘦,是自己故意放走的 |
① 猫捉鱼时被鲤鱼尾巴打了脸 猫捉鱼时被鲤鱼尾巴打了脸 |
自己是在利用鱼尾巴来洗脸 |
猫掉进泥坑里,浑身是污泥 | ② 自己是在用这个办法治身上的跳蚤 自己是在用这个办法治身上的跳蚤 |
③ 猫掉进河里 猫掉进河里 |
④ 自己是在游泳 自己是在游泳 |
D
D
A.因为它的过失是成功的体现。
B.因为它不需要伙伴们的帮助。
C.因为它怕伙伴们瞧不起自己。
D.因为它不想让伙伴们发现自己的过失。
(4)“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这句话中的“这办法”指什么?
“这办法”指用泥坑里的污泥糊满全身。
“这办法”指用泥坑里的污泥糊满全身。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切不可文过饰非.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切不可文过饰非.
【答案】文过饰非;猫捉鱼时被鲤鱼尾巴打了脸;自己是在用这个办法治身上的跳蚤;猫掉进河里;自己是在游泳;D;“这办法”指用泥坑里的污泥糊满全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切不可文过饰非.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5/3/5 3:30:1组卷:5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我会读短文,完成练习。
ㅤㅤ从前,有两个将军,他们一起去买盾牌。做盾牌的人拿起一个盾牌给他们看。
ㅤㅤ站在盾牌左边的将军看了说:“这个金盾牌很好!”
ㅤㅤ站在右边的将军说:“你错了,这是个银盾牌。”
ㅤㅤ这两个将军就这样争论起来。
ㅤㅤ做盾牌的人说:“你们都错了。这个盾牌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银的。你们只看一面,怎么能不错呢?”
(1)站在盾牌左边的将军认为是
(2)文中的盾牌是什么样的?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发布:2025/3/13 8:0:2组卷:11引用:1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回答问题。
滥①竽②充数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一个接一个地吹给他听。
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注释:①滥:làn,失实,不真实。②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
(1)根据寓言故事的内容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①齐湣王
②齐宣王
(2)把文中描写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句子找出来,画上“ ”。
(3)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溜走了?
(4)《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
①有真实本领的人才被埋没了。
②没有真实本领的人,混在行家队伍里充数。发布:2025/3/13 7:0:1组卷:51引用:4难度:0.7 -
3.课外阅读。
小河马的本领 森林里大象用鼻子卷木头,小鸟张开嘴巴快乐地歌唱,小猴子用尾巴把自己倒挂在树上,可神气啦!只有小河马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小河马说:“我没有能卷木头的鼻子,没有会唱歌的嘴巴,也没有像钩子一样的尾巴,我到底有什么本领呢?唉,我真没用!”
一天,小兔要到河对岸去采蘑菇,可是它没有办法过河,小河马看见了说:“你坐在我的背上,我背你过河。”小兔坐在小河马的背上,很快就到了河对岸。小兔高兴地说:“谢谢你,小河马,你的本领真大!”小河马很奇怪:“我的本领真的很大吗?”“当然啦!”小兔说。
没过几天,小河马在河边建起了一个“河马摆渡站”,每天
(1)短文分别写了大象、小鸟和小猴子的什么本领?用“ ”在文中画出来。
(2)从短文第1自然段中找出表现小河马不开心的词语写下来。
(3)小河马帮助
(4)结合短文的内容,在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句子。发布:2025/3/13 8:0:2组卷:42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