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大峡谷,又称乳源大峡谷、粤北大峡谷,自北向南呈“Z”字形延伸,长约15km,深约300m,地处北回归线北缘,气候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类型,同时大峡谷内存在小气候。该大峡谷岩土体地貌类似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以砂页岩为主,拥有石峰、崖壁、石柱、线谷(巷谷)、垂直侵蚀沟(裂隙谷)额状岩槽6种微地形。大峡谷内地形、地貌复杂,地形切割强烈,坡陡谷深,有水系发育,崩落形成陡坎,每年在大部分水潭潭壁、潭底或潭顶都有壶穴发育。研究发现,大峡谷内高水位(即丰水期的最高水位)河床壶穴易消亡。图1示意广东大峡谷演化模式,图2示意水潭中的壶穴,图示凹坑多为壶穴。

(1)简述高角度节理与近水平岩层面对大峡谷两侧山体形态的影响。
(2)分析广东大峡谷崖壁的演化过程。
(3)分析大峡谷内高水位河床壶穴易消亡的原因。
【答案】(1)共同控制了大峡谷的坡面形态,使山体形态由顶至底呈现出顶部较平、腰身坡陡、山麓坡缓的特征。
(2)流水侧蚀使谷坡形成凹槽;谷坡部位悬空的块体发生崩塌,同时加深凹槽;构造层节理受到破坏,进一步被侵蚀;剥离后悬空的块体滑落形成崖壁,发生重力崩塌后,新的崖壁形成。
(3)流水常年对破碎、软弱的河床进行下切侵蚀,原先的高水位河床相对抬升形成废弃河床,废弃河床上的壶穴停止发育;废弃壶穴受风化剥蚀后穴壁边缘粗糙不平,且有壶穴长出杂草,加速了壶穴的消亡进程。
(2)流水侧蚀使谷坡形成凹槽;谷坡部位悬空的块体发生崩塌,同时加深凹槽;构造层节理受到破坏,进一步被侵蚀;剥离后悬空的块体滑落形成崖壁,发生重力崩塌后,新的崖壁形成。
(3)流水常年对破碎、软弱的河床进行下切侵蚀,原先的高水位河床相对抬升形成废弃河床,废弃河床上的壶穴停止发育;废弃壶穴受风化剥蚀后穴壁边缘粗糙不平,且有壶穴长出杂草,加速了壶穴的消亡进程。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24 3:0:1组卷:2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G地层中形成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
(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并说明判断理由。
(3)推测乙地与甲地比,有些沉积地层缺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0引用:2难度:0.6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309引用:12难度:0.6 -
3.如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地形是
(2)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4)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发布:2024/12/31 18:30:1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