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乙】
是犹秋蓬
      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
(选自《说苑•敬慎》)【注释】①蚤:同“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B

A.邹忌八尺有余 乃重岳阳楼
B.服衣冠 有时发白帝
C.窥镜自视 不思则罔
D.臣始为太子 康肃笑而遣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

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
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
C.乙文写鲁哀侯逃跑到齐国以后,反思了自己“弃国”的原因。
D.乙文鲁哀侯认为秋蓬根“恶”而叶“美”会随时被连根拔起。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②是犹秋蓬。
(4)中国传统文学注重通过“三”的运用,合理铺设情节,如《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请你从甲文中列举两处与“三”相关的情节。
(5)在与人交往方面,甲、乙两文带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中分别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B;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14 8:0:9组卷:133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比较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七里之
     

    ②委而
     

    ③寡助之至,亲戚
     

    ④傅说于版筑之间
     

    ⑤必先其心志
     

    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入/则无法家/拂士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这两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处世为人、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发布:2024/12/10 5:0:1组卷:441引用:3难度:0.5
  • 2.文言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 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 ,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管夷吾举于
     

    ②困于心于虑
     

    ③病
     

    ④四夷俱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②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发布:2024/12/27 1:30:1组卷:185引用:10难度:0.5
  • 3.课内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行乱其所为 拂:违背,不顺
    B.其筋骨 劳:劳累
    C.益其所不能 曾:增加
    D.管夷吾举于 士:狱官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畎亩之中 告之
    B.饿其体肤,空乏 如土石何
    C.胶鬲举于鱼盐 多助之至,天下顺
    D.发于声,后喻 去之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列举古代圣贤起于微贱的事例,意在阐述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练。
    B.第②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炼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炼激发人的斗志,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
    C.本文最后提出了文中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本文论证严密,通篇设喻说理,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

    发布:2024/12/19 22:0:1组卷:116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