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规定 |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有关案例 | ①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②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 ③吴某某等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支付结算金额人民币3亿多元,违法所得人民币195万余元。 |
(2)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请就我们如何预防犯罪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考点】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预防违法犯罪.
【答案】(1)吴某某等人的行为属于犯罪。因为吴某某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触犯了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2)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2)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58引用:11难度:0.4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