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当然可以说生活充满无限可能,但每个人也只是经历其中的一种。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答案】心怀勇气,人生无限 有人对生活有这样的认知:“你当然可以说生活充满无限可能,但到头来,每个人也只是经历其中一种。”
这样的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生活的无限可能”意味着未来的不确定,是生活或许存在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可能性进行无限拓宽填充。只要我们向往某种生活的可能性,并为此前行努力,很大程度上可以完成我们所期待的目标。抛去种种现实的桎梏与拖累,生活就是天马行空的可能性集合。
可脱离现实的生活只是空中楼阁。人的生命长度、生命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致力于把每个可能性都探索实践一次,也不是每个天马行空的想象最终都能落地发芽。一旦可能性落于切实的生活,就开始因许多现实条件被压缩,好比陶渊明因缺乏“生生所资”走入官场,李贺因犯父讳一生与政治无缘。人们往往只得在可能性中选取一种推行下去,使其成为自己的生活经历。
但最终“只是经历其中的一种人生”并不意味着其他生活的可能性不存在。我们可能幸运,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符合心意的“可能”,并一直甘之如饴地将其推进下去,如安德鲁•怀尔斯从十岁立志证明费马大定理,选择成为一名数学家的可能性,最终解决了这个困扰数学界三百余年的难题;但我们也可能未必如此,而是踏上一种不尽如意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知并不是经历其中一种就意味舍弃其他可能性,它们依旧存在,正如人生有随时改道的可能。
若我们能意识到这点,即使经历一种人生,生活依旧是可能性的集合——重要的是随时有改换可能的勇气与决心,而非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正如陶渊明做了彭泽县令后深觉“心为形役”,便毅然辞官,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完成了可能性的转换,最终收获了“悠然见南山”的安静恬适;又如聂赫留朵夫在过了几年军队生活堕落成纨绔子弟后,决定向玛斯洛娃赎罪,帮助她重获对生命的感知,逐渐走向人生、人性的“复活”。
不过,当下人们谈论“生活有无限可能,但每个人也只是经历其中的一种”或许还意在提示我们:不要因为无限可能而失去前行的方向,不要因为过多的选择而患得患失。当今社会,随着包容度的提升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曾不被理解看好的人生被主流接纳,越来越多曾闻所未闻的可能走入人们的视野。我们似乎应该变得更加自由,而现实却是处于人生抉择阶段的年轻人陷入了信息过载,他们在无限的可能中消磨徘徊,在取舍中犹豫踌躇,最后却哪种可能性都没过好。这本质是因为忽略了把可能性变为人生经历的关键在于不遗余力地践行。
所以,去拥抱践行有无限可能的人生吧。即使只能经历一种生活,只要心怀勇气与魄力,人生也不会就此失去无限可能性。
这样的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生活的无限可能”意味着未来的不确定,是生活或许存在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可能性进行无限拓宽填充。只要我们向往某种生活的可能性,并为此前行努力,很大程度上可以完成我们所期待的目标。抛去种种现实的桎梏与拖累,生活就是天马行空的可能性集合。
可脱离现实的生活只是空中楼阁。人的生命长度、生命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致力于把每个可能性都探索实践一次,也不是每个天马行空的想象最终都能落地发芽。一旦可能性落于切实的生活,就开始因许多现实条件被压缩,好比陶渊明因缺乏“生生所资”走入官场,李贺因犯父讳一生与政治无缘。人们往往只得在可能性中选取一种推行下去,使其成为自己的生活经历。
但最终“只是经历其中的一种人生”并不意味着其他生活的可能性不存在。我们可能幸运,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符合心意的“可能”,并一直甘之如饴地将其推进下去,如安德鲁•怀尔斯从十岁立志证明费马大定理,选择成为一名数学家的可能性,最终解决了这个困扰数学界三百余年的难题;但我们也可能未必如此,而是踏上一种不尽如意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知并不是经历其中一种就意味舍弃其他可能性,它们依旧存在,正如人生有随时改道的可能。
若我们能意识到这点,即使经历一种人生,生活依旧是可能性的集合——重要的是随时有改换可能的勇气与决心,而非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正如陶渊明做了彭泽县令后深觉“心为形役”,便毅然辞官,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完成了可能性的转换,最终收获了“悠然见南山”的安静恬适;又如聂赫留朵夫在过了几年军队生活堕落成纨绔子弟后,决定向玛斯洛娃赎罪,帮助她重获对生命的感知,逐渐走向人生、人性的“复活”。
不过,当下人们谈论“生活有无限可能,但每个人也只是经历其中的一种”或许还意在提示我们:不要因为无限可能而失去前行的方向,不要因为过多的选择而患得患失。当今社会,随着包容度的提升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曾不被理解看好的人生被主流接纳,越来越多曾闻所未闻的可能走入人们的视野。我们似乎应该变得更加自由,而现实却是处于人生抉择阶段的年轻人陷入了信息过载,他们在无限的可能中消磨徘徊,在取舍中犹豫踌躇,最后却哪种可能性都没过好。这本质是因为忽略了把可能性变为人生经历的关键在于不遗余力地践行。
所以,去拥抱践行有无限可能的人生吧。即使只能经历一种生活,只要心怀勇气与魄力,人生也不会就此失去无限可能性。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23 3:0:1组卷:3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发布:2025/1/1 4:30:2组卷:41引用:10难度:0.1 -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新”是“薪”的本字,本义是指用斧子砍伐木材。(《说文解字》:“取木也。”)
后借用为“新旧”的“新”,可表示“刚出现的”“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使变成新的”等意思。
材料二:
放眼2022,壬寅要赢,不负青春。……大局新开展新颜……花开潮起,春风十里,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湖北新闻》2022新年献词 于你,于我,于家,于国,新的百年征程已经开始,星光将再次照亮赶路人的去途。2022年,继续出发,你准备好了吗?
——中访网2022年新年献词 2022年的序幕刚刚拉开,站在新年的门前,学校拟进行以“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对新的一年的思考和展望。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4:30:2组卷:15引用:4难度:0.7 -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青年人一旦确立了奋斗目标,须执着、专一,不可半途而废,如此,方能终成大业;也有人认为,青年人确立了奋斗目标,也不必做蚕自缚,可因时更换,顺势调整,这样才能不负此生。
对于以上意见,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见解与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4:30:2组卷:9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