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为此,十九大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应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项基本方略之一。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材料二:依据相关规定,江苏、北京、山东等地公安机关联合行动,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新冠疫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0余名,现场查扣假新冠疫苗3000余支。新闻媒体对这一案件进行了报道,并提醒广大民众要在正规医疗点接种疫苗。
(1)我思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2)我分析:结合材料二谈谈厉行法治的要求?
(3)我践行:青少年能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做些什么?
【答案】(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②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③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④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⑤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3)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②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③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④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⑤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3)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6 8:0:2组卷:1引用:2难度:0.4
相似题
-
1.这10来我国制定修订生物安全法,森林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首创设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把超过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实施长江10年禁渔。从中我们感受到( )
发布:2024/12/28 0:0:1组卷:44引用:4难度:0.5 -
2.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新增“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材料传递出民主和法治的关系是( )
发布:2024/12/28 4:0:1组卷:33引用:3难度:0.6 -
3.近期,我市有不少细心的居民会发现,身边多了一道色彩“靓丽”的“风景线”——垃圾分类投放亭。然而,许多垃圾分类投放亭却成了摆设……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模式粗放,推进垃圾分类迟缓,增加了处理量和难度,造成每年数百亿元的损失。垃圾分类推进迟缓,缘于“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靠自发无惩戒”。
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针对身边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以下两种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观点一: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只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就能完美推进垃圾分类。
观点二: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以道德来引领,用法治来约束,才能有效解决垃圾分类的难题。发布:2024/12/27 22:30:1组卷:5引用:5难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