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2n=24)是一种热带起源的禾本科作物,开两性花,为雌雄同株。三系杂交水稻是我国研究应用最早的杂交水稻,具有高产的优良性状,三系杂交水稻由雄性不育(花粉败育,但雌蕊正常)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三种水稻培育而成。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决定水稻雄蕊是否可育的基因,其中细胞核的可育基因用R表示,不青基因用r表示,R对r为完全显性;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用N表示,不育基因用S表示。只有基因型S (rr)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余均表型正常。回答下列问题:
(l)传统的水稻杂交育种需要进行人工异花传粉,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包括:去雄、套袋、传粉、套袋去雄、套袋、传粉、套袋。水稻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 22,减数分裂可以形成 1212个四分体。
(2)根据题干信息,水稻细胞中与育性相关的基因型有 66种。雄性不育保持系是指其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子代仍表现为雄性不育,由此推之雄性不育保持系的基因型为 N(rr)N(rr)。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其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子代能恢复雄性可育,由此推之雄性不育恢复系的基因型为 N(RR)或S(RR)N(RR)或S(RR)。
(3)基因型为N(RR)的水稻与S(rr)杂交,F1的基因型是 S(Rr)S(Rr),F1自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 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
(4)三系杂交水稻只能实现同一亚种内不同品种间杂交,选到优良组合的几率较低。我国科学家利用光温敏型雄性不育株(育性与温度和光照有关)研发了二系法杂交水稻,冲破品系间杂交,实现亚种间杂交,产量再次提高。受近些年气候异常的影响,二系法杂交水稻的缺点是 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制种风险大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制种风险大。
【考点】杂交育种;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答案】去雄、套袋、传粉、套袋;2;12;6;N(rr);N(RR)或S(RR);S(Rr);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制种风险大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1 8:0:10组卷:17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与水稻一样,小麦为两性花且花朵较小,用于人工杂交实验研究十分困难。以“小麦杂交之父”李振声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含有小麦雄性不育基因的植株——太谷核不育小麦,并从小麦12万个基因中精准定位了PG5这个雄性不育基因。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含该基因的花粉完全无法发育,且相对于可育基因为显性,科学家还通过转基因等技术验证了该基因的功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1/2 8:0:1组卷:12引用:1难度:0.5 -
2.杂交育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水稻为两性花、花小,因此找到合适的雄性不育系是杂交育种的关键。中国科学家首创了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和可育系为核心的两系杂交水稻,如图表示利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留种及获得F1杂交种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育种所涉及的原理是
(2)现有温敏雄性不育植株甲、乙,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依次为21℃、25℃(在环境温度高于起点温度时,植株可表现为雄性不育)。考虑到大田中环境温度会有波动,制备水稻杂交种子时,最好选用植株
(3)在高温或长日照下,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仍有5~10%的自交结实率,导致制备的杂交种中混有纯合子。为解决该问题,杂交制种时,选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隐性纯合紫叶稻与雄性可育系显性纯合绿叶稻杂交,并在子代的秧苗期内剔除
(4)若水稻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1A2B1B2)控制,两对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A1、A2与B1、B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现将某雄性不育小穗稻与雄性可育小穗稻杂交,F1全表现为大穗,F1自交,F2中杂种优势衰退率为
(5)水稻温敏雄性不育系(T)在高温下雄性不育,低温下可育。野生型(P)在高温、低温下均可育。与P相比,研究者在T中发现Os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为验证Os基因突变是导致T温敏雄性不育的原因,现进行转基因实验,选择的基因和导入植株分别是
a.P水稻来源的Os基因
b.T水稻来源的Os基因
c.P水稻
d.T水稻
e.转基因植株育性不受温度影响
f.转基因植株高温下雄性不育发布:2024/12/30 20:0:2组卷:11引用:3难度:0.6 -
3.2017年袁隆平院士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该品系最早发现于野外)成功培育了具有耐盐、耐碱性状的高产杂交“海水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1/28 11:0:3组卷:11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