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位科学家因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诺贝尔奖。健康人的生理活动大多呈现24小时的节律,又称为生物钟。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特点。
(1)上午6:30左右,心脏活动加强,这会促进血液由心室流入 动脉动脉,导致人体血压快速升高。
(2)晚上10:30左右,肠蠕动受到抑制,影响小肠的 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功能,所以太晚不宜再进食。
(3)科学家研究生物钟时有如下发现:①改变仓鼠的进食时间,能轻易改变仓鼠的生物钟。②改变仓鼠的饮食习惯,破坏其生物钟,仓鼠更容易患脂肪肝。③去除仓鼠一个控制昼夜节律的生物钟基因后,仓鼠生物钟被破坏。
某同学基于上述发现进行了推测,其中合理的是 CDFCDF(可多选)。
A.鼠类的生物钟可能更复杂
B.单细胞生物可能不存在生物钟
C.生物钟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D.有些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生物钟被改变有关
E.生物钟一旦受环境影响而改变,可能很难恢复
F.生物钟是一种性状
(4)据资料分析:生命从诞生开始,其最简单的生物分子之间的生物化学反应就一直受到地球上早已存在的各种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地球上生命的一切活动都受到地球周期性律动的影响,所有的生物节律也都是环境对生物演化的选择的结果。生物的节律性运动是普遍存在的,最普遍和常见的生物钟就是以昼夜24小时为周期的生物钟。由此可了解,生物钟的形成实际也是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动脉;消化和吸收;CDF;自然选择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30 0:0:8组卷:21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