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欧洲西部略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欧略图。

材料二:丹麦位于欧洲北部,濒临北海、波罗的海,是欧洲八大经济国之一。丹麦自然资源较贫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进口。丹麦政府积极支持风能发电的研究和开发,技术日臻成熟,风电已占全国发电量的20%。
材料三: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进一步恶化。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十分艰巨。经不懈治理,今天莱茵河成为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流。
(1)西欧中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大,试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呈现“东耕西牧”的自然原因。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丹麦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的原因。
(4)据材料三,结合相关知识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答案】(1)中部以平原为主,水汽易深入内陆;主要山脉(阿尔卑斯山)呈东西走向,对西风阻碍作用小;大陆轮廓破碎,多深入陆地的海湾,受海洋影响大。
(2)东部为背风区,降水少,光照丰富,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便于耕作。西部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西部以山地为主,不利发展耕作但可发展牧业。
(3)临海国家,终年盛行西风,风能丰富(且较稳定);经济发达,能源市场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风能发电技术先进;风力发电成本较低;风能是洁净、可再生的能源,利用风能发电可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4)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沿河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排放多;下游水流平缓,自净能力差。
(2)东部为背风区,降水少,光照丰富,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便于耕作。西部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西部以山地为主,不利发展耕作但可发展牧业。
(3)临海国家,终年盛行西风,风能丰富(且较稳定);经济发达,能源市场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风能发电技术先进;风力发电成本较低;风能是洁净、可再生的能源,利用风能发电可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4)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沿河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排放多;下游水流平缓,自净能力差。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赣南地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离子型重稀土储量居全国之首。近30年来,由于人类对赣南离子型稀土矿的开发利用,矿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表示意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开发利用不同工艺技术之间的对比。
方法 开始使用时间 使用过程 资源利用率 池浸法 20世纪70年代初 表土剥离━矿体开采一入池浸矿(用浸出剂渗浸置于浸出池(槽)中经过破碎的矿石,使其中有价组分转入溶液的过程)一回收浸液—尾矿排弃 26% 堆浸法 20世纪90年代后期 生产过程与池浸工艺基本相似,又被称为放大的池浸工艺 30%~40% 原地浸矿法 目前赣南地区利用此法的区域不足10% 不破坏矿体地表植被、不剥离表土开挖矿石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一系列浅井(浅槽)加入浸矿液,经过渗透和离子交换,有选择地将矿石中的稀土离子浸出并回收 75%左右 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博多河贯穿整个孟加拉国,总流域面积约为31000km2。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广。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博多河流域是孟加拉国的稻米主产区。孟加拉国人口约1.6亿,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和工业区逐年扩张,加上流域特殊的地理自然特征,导致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频发。如图示意博多河流域。
(1)简述博多河流域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博多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具体表现。
(3)分析博多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1引用:3难度:0.7 -
3.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浑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浑浊天气日数图。
资料三: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1)该市浑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
(2)出现浑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51引用:3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