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下,淮安的古镇。
河下,河的下头的意思。河下倚靠着运河。运河经过河下时,转了个弯。从码头走上古坝,过马路,沿石阶向下,就是古镇的主街——湖嘴大街。街两旁原为湖荡,湖嘴大街因沙嘴独出湖心而得名。春天,水边冒出紫红色的芦芽,很快就绿了一片。泛青的草色混合着未腐的枯叶,层层叠叠,脚踩上去“吱吱嘎嘎”。
从湖嘴大街的“大”字,可以想象①_______,虽然现在繁华不再。明清时,河下是淮北盐散地,沿海所产淮盐,②_______,经检验后分运各地销售。除了盐,粮食、竹木铜铁和其他各种紧俏的商品,都经此周转。从扬州等地来此居住的盐商们热衷于建造宅第、园林、书院、会馆。商家云集,鲜衣美食,觥筹交错,繁华之至。
河下一百多条街道(现仅存二十余条),③_______,人称石板街。淮北平原一马平川,没有山也就没有石头。大盐商南下运盐返程,卸了货的船轻飘飘的,就用石头来压船。石头运至河下,物尽其用,宽石头横铺于街心,窄石头竖铺于两侧,穿插有序,疏密有致。铺上石头后,河下的路就平坦了些。马、骡驮着货物经过石板街,还有推独轮车的、挑担子的。天长日久,石板街的石头磨去棱角,变得光滑、厚润。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泛青的草色混合着层层叠叠的未腐的枯叶,脚踩上去会发出声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①历史上河下的繁华②皆铺上石头
(2)①原文将“层层叠叠”独立成句,凸显了枯叶的厚度;②原文使用拟声词“吱吱嘎嘎”,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脚踩在枯叶层上发出的声响,且与“层层叠叠”一起使表达更有韵律感;③原文长短句结合,与上下文的整体风格一致。
(2)①原文将“层层叠叠”独立成句,凸显了枯叶的厚度;②原文使用拟声词“吱吱嘎嘎”,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脚踩在枯叶层上发出的声响,且与“层层叠叠”一起使表达更有韵律感;③原文长短句结合,与上下文的整体风格一致。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4 6:0:8组卷:3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呢,还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呢?总之,一个像样的村庄必有一株老树,一株老树必定对村庄有着存在的意义。这样的老树,一定会是器宇轩昂、气质高贵的,树干坚硬如铁,枝叶莽莽苍苍。一株老树就是一团山一样蓊郁的云,它可挽住清风,衔住夕阳,挂住月亮,揽住飞鸟。人在老树的影子里行走,像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滑行。①________——绿色的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依季节的不同而定——轻轻抚摸村人的脊背,抚慰他们的忧伤,缓解他们的劳苦。
老树最美的时候是秋天,秋天纯净的云层与晶莹的霜霰,将老树变成了苍黄色。此时,夜凉如水,老树的叶子在月光下,一片片变得如玉蝴蝶一般透明。②_______,小孩子在嬉戏玩闹,大人们在拉家常,讨论春天种下的庄稼籽是否饱满,夏天娶的媳妇是否已经怀上娃娃,入秋时配的母猪是否有小崽子已经坐胎……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不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就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发布:2025/1/1 4:30:2组卷:0引用:3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中国人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人们面对挂在墙上的一幅寥寥几笔画出的顽石图沉思冥想时会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种快感,就非懂得中国书法艺术的原则不可。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① 。比如,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不是导源于某种中国书法的风格。
书法这门艺术,它丰富的传统,与得到的尊崇,以及人们对之投以的满腔热忱和献身精神,都丝毫不亚于绘画。在发展中,书法获得了② 。中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书画”总是被人们相提并论。在我看来,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它与绘画的关系,恰如纯数学与工程学或天文学的关系。欣赏中国书法,是可以全然不顾其字面含义的。在这绝对自由的天地里,③ ,各种各样的构造都得到了探索。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发布:2025/1/1 4:30:2组卷:11引用:3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日前,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通知,要求全省教育系统内部学习宣传全覆盖,做好全面准备,确保《规则》于今年3月1日起顺利有效实施。②其中第二条写道: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正,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规范。
③近年来,青少年校园欺凌、学生受挫自杀等事件屡见不鲜, a:是青少年的责任、规则意识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④所以,教师要重视相关方面的教育,如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遵守规则,使学生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线。⑤而教育惩戒,让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 b。⑥只要让教师拥有教育惩戒权,就可使学生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
(1)此文段存在3处逻辑谬误,请指出并修改。
(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发布:2025/1/1 4:30:2组卷:3引用:5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