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程,是探索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史实,下列科学方法与科学史实验的对应及实验内容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 科学方法 | 实验 |
A | 提出假说 | 罗伯特森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膜呈现“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
B | 植物组织培养 | 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放入含有植物激素、无机盐和糖类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这些细胞旺盛分裂,直接发育成一株新植株 |
C | 建构模型 | 辛格和尼科尔森通过对细胞膜的成分分析,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D | 同位素标记法 | 恩格尔曼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水绵为材料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 |
【答案】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9 10:0:1组卷:3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如图(一)所示:
(1)恩格尔曼的实验所用材料中,水绵叶绿体中含有的4种色素分别为:
(2)科学家恩格尔曼后来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好氧细菌大量聚集在如图(二)所示区域.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发布:2025/1/8 8:0:1组卷:32引用:1难度:0.5 -
2.科学家恩格尔曼以水绵为实验材料,把载有水绵和能运动的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如下实验。
(1)A图中,将水绵细胞置于暗处,然后用白光作点状照明,悬浮液中的好氧细菌向近叶绿体的光点集中:由此说明
(2)B图中,用光照射整个细胞,可以观察到好氧细菌聚集在叶绿体周围。原因是光合作用能产生
(3)后来恩格尔曼对实验加以改进,将可见光经三棱镜后照到临时装片上,结果如C图所示。据图可知
(4)以上实验体现了恩格尔曼的精妙构思,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选用水绵和好氧性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
②实验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进行的目的是排除了
③先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有光照和发布:2025/1/8 8:0:1组卷:0引用:1难度:0.6 -
3.如图是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及需氧细菌(图中的小点)做的实验(a~g代表不同的波长)。根据此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5/1/8 8:0:1组卷:0引用:0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