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甚至偷东西、打骂同学、偷窃财物等,被公安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上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多次持刀拦路抢劫,罪行恶劣,最终被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陈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5000元,责令陈某退赔被害人损失,作案工具匕首1把予以没收。
(1)依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结合材料一分析陈某的行为构成犯罪的理由。
材料二:2020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未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2)通过案例分析,说说材料二中“下调刑事责任年龄”警示未成年人要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考点】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预防违法犯罪.
【答案】(1)①陈某连续持刀抢劫,罪行恶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他违反了刑法相关规定,其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③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五千元,其行为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
(2)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2)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0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