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以下是小墅的一次古诗文学习经历的展板,请你一起参与。
他的诗作
【甲】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做批注,可以探究核心词】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风光的赞赏。
【做批注,可以质疑关键词】
诗中的“古风存”,具体表现是:            
他的“书窝”
【乙】书巢记
      陆游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果也!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陈:陈列。③妻子:妻子儿女。④觌(dí):见,相见。⑤间:间或,偶尔。⑥槁(gǎo)枝:枯干的树枝。⑦辄:就,⑧引:邀请。⑨信:确实。
【做批注,可以联系课内外】本文和《陋室铭》都通过写书屋来寄托自己的志趣,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布置展板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对材料内容不理解,请你帮忙解答。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C

A.诗歌写的是诗人游村的见闻和感受,整首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题。
B.诗歌前两句渲染丰收之年农村欢悦的景象,也道出了农家待客的热情。
C.诗歌五、六句生动地描摹了一幅春社之后宁静而古朴的乡村生活画卷。
D.诗歌结尾两句写诗人游兴未尽,表达诗人对乡村生活喜爱与向往之情。
(2)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乃引客观之 关联教材:持就火炀之(《活板》) A就
靠近
靠近
俯仰四 查阅词典:①回头:回头看。②视:看。③看望:拜访。④副词,但;却;反而。 B顾
入又不能出 结合语境。 C既
已经
已经
(3)下列对“他的‘书窝’”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B

A.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B.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C.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D.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4)把展板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②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请你完成“他的诗作”展板。
(5)请借鉴对诗作首联的批注,简要概括诗中“古风存”的具体表现。
请你继续完成“他的‘书窝’”展板。
(6)请结合展板小贴士,说说《书巢记》和刘禹锡《陋室铭》表达的情感、情趣有何不同。
小贴士
ㅤㅤ知人论世,是解读古诗文的一大法宝。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创作这两则诗文时,已年过半,然宦海浮沉,他最终去官为民,归隐乡村。

【答案】C;靠近;看;已经;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1 8:0:10组卷:15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其一)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①海风:从边地沙漠南海吹来的风。②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③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一作“谁解”。④金闺:对女子闺阁的美称,指家庭。
    ( 1)请赏析第二句中“独”字妙在何处?
    ( 2)请结合三四两句中的主要意象,分析诗人情感。

    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59引用:2难度:0.3
  • 2.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期间,大约是他晚年所作。②岫 (xiù):峰峦。③畲 (shē)田:开垦过三年的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萧条”一词 写出了山馆的寂寥冷清,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B.颔联写诗人所见傍晚之景:树因秋色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归巢。
    C.尾联诗人自比陶潜,陶潜有亲友送酒,而自己只有残菊相伴,内心惆怅不已。
    D.全诗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生动再现了山馆秋景,意蕴悠长,回味无穷。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两句的妙处。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42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①王孙:此指远游的人。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春草起兴,想象独特,巧妙地把眼前春色与离别之情融为一体。
    B.第三联中“侵”“接”二字承接“又生”,描绘出了芳草蔓延扩展之势。
    C.尾联点题,芳草青青的古原成为送别的背景,“草”与“送别”自然浑成。
    D.“萋萋”与“离离”相照应,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伤春与伤离别之情。
    (2)诗的第二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浅近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成为千古绝句。请简要分析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2引用:3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