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请分条概括“习近平为何要求仔细读孔子”。
2013年11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山东曲阜考察。在孔子研究院里,他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拿起来翻阅后说:“这两本书要仔细看看。”
这两本书都是对记录孔子言行之书的注解。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是需要被尊重的。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需要这样一面文化旗帜,孔子当仁不让。习主席翻阅这两本书正体现了一种东方的文化自信。
在历史上,孔子一直是一个符号,体现了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诉求、社会风尚,被不同的国家治理思路所左右。近代百年里,伴随中国的屈辱史和生生不息的强国梦,批孔与尊孔,就像烙饼一样,今天翻过来,明天翻过去。今天,只有认真研究孔子,才能客观评价孔子,才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最近,世界各地又掀起了学习孔子的热潮,很多国家设立孔子学院,开始研究孔子,开始呼唤传统文化,孔子地位也随之日升。
【考点】概括要点.
【答案】①孔子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②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③受世界各地学习孔子热潮的影响。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4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哈佛的一位文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再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位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是:
①
②
(每点不超过30个字)发布:2025/1/1 4:0:1组卷:10引用:10难度:0.8 -
2.根据以下文字,请给“非虚构散文”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0个字。
产生于新世纪的“非虚构散文”是一种新的写作形态。长篇“非虚构”散文《大地上的亲人》从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叙述三个村庄亲人真实而复杂的生存境遇,展现了处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命运和基层社会的真实图景。但是有一些打着“非虚构写作”旗号的作品,缺乏散文文体应有的优美语言、修辞、文气、情采、格调、氛围,这样的作品读起来自然味同嚼蜡。发布:2025/1/1 4:0:1组卷:4引用:5难度:0.7 -
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发布:2025/1/2 6:30:3组卷:312引用:5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