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治中国同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彰显我们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感受法治护航】
2023年3月27日是第28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是“预防学生欺凌,呵护身心健康”。小秦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了一张宣传展板。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 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 《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各地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 |
问题:青少年在面对校园欺凌的时候,应该怎样正确应对? 回答: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 |
【关注立法动态】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亮点进行解读。
【助力法治建设】
2023年4月6日至5月25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登录中国人大网、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为了参与网络建言,小秦搜集了一些资料。
☆人行道没有缓坡、公共场所只有扶梯没有直梯、通道路障间距过窄轮椅无法通行;☆许多老旧小区没有电梯,老人上下楼困难,难以走出楼门,成为“悬空老人”; ☆很多残疾人、老年人由于不能熟练使用网络和智能终端,引起了不少困扰; ☆盲道等无障碍设施被占用、损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
【答案】(1)要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向他们求助;对方势力强大时,可以先妥协,保全自身,注意保留证据,之后再报警。
(2)亮点一: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亮点二: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亮点三:我国坚持科学立法;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3)制定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大对破坏无障碍环境设施的查处力度;推动信息无障碍,破解“数字鸿沟”。
(2)亮点一: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亮点二: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亮点三:我国坚持科学立法;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3)制定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大对破坏无障碍环境设施的查处力度;推动信息无障碍,破解“数字鸿沟”。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8 7:0:2组卷:4引用:2难度:0.4
相似题
-
1.如表校园欺凌行为与侵犯受害者的权利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行为 侵犯权利 ① 给同学取侮辱性绰号 受教育权 ② 对同学拳打脚踢 生命健康权 ③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财产权 ④ 将同学关押几个小时 人身自由权 发布:2024/12/27 23:30:1组卷:4引用:6难度:0.8 -
2.遭遇校园欺凌是青少年心中的一道伤疤,折射出很多问题,结合以下漫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向校园欺凌说不!
【认识欺凌者】(1)结合图一说说校园欺凌违反了哪一种规则?
【忠告施暴者】(2)请你从法律角度对图二中甲同学的言行提出忠告。
【警醒旁观者】(3)请你评析图二中乙同学的行为。
【呵护受暴者】(4)图二中的丙同学遭遇欺凌后,回家把情况告诉了父母,父母带他检查了身体,之后把甲和丁同学告上法庭,要求对方监护人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2000元。请问这属于什么诉讼?丙同学父母的行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发布:2024/12/27 20:0:1组卷:10引用:2难度:0.9 -
3.预防“校园欺凌”离不开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如遭遇校园欺凌,我们应该( )
发布:2024/12/28 3:30:1组卷:17引用:31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