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时代写下的诗篇有可能照亮你的一生。诗人食指“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你准备用什么方式“相信未来”呢?请写一首小诗,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追求。
【考点】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答案】相信未来
当那昏暗的灯光,
再也无法抗拒黎明的到来;
当清晨野草上的露珠,
也在诉说着对未来的无奈;
几颗稀落的星星,
也无法延迟东方的变白;
那几声凄厉的鸟鸣,
似乎在感叹着生命的悲哀;
我抑制了流泪的双眼,
这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每当我刻意地去寻找,
你却淹没在茫茫人海,
再也没有你的痕迹,
只剩下我由衷的期待。
冥冥中一曲绝唱飘来,
混杂在茫茫天赖。
谁能听懂那碧绿的荷花,
还依旧在等待,
等待着成熟的季节,
等待着游子去采摘。
我撑一只长杆,
去寻找我的未来。
我冒着电闪雷鸣,
忍受着风吹日晒,
踏过金戈铁马,
穿过刀山火海。
用不懈的奋斗,
洗刷着曾经的耻辱和失败;
用顽强的拼搏,
点缀着如梦的明天和将来;
用无尽的努力,
使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凛列的寒风,
吹过破旧的窗台;
漫天的飞雪,
映衬着残枝不住的摇摆;
刺骨的寒风,
封冻了曾经波涛汹涌的碧海。
问苍天何在?
是游子孤独的徘徊,
蓦然回首,
看世间白雪皑皑;
我虽然痛苦地等待,
但我始终相信未来!
当那昏暗的灯光,
再也无法抗拒黎明的到来;
当清晨野草上的露珠,
也在诉说着对未来的无奈;
几颗稀落的星星,
也无法延迟东方的变白;
那几声凄厉的鸟鸣,
似乎在感叹着生命的悲哀;
我抑制了流泪的双眼,
这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每当我刻意地去寻找,
你却淹没在茫茫人海,
再也没有你的痕迹,
只剩下我由衷的期待。
冥冥中一曲绝唱飘来,
混杂在茫茫天赖。
谁能听懂那碧绿的荷花,
还依旧在等待,
等待着成熟的季节,
等待着游子去采摘。
我撑一只长杆,
去寻找我的未来。
我冒着电闪雷鸣,
忍受着风吹日晒,
踏过金戈铁马,
穿过刀山火海。
用不懈的奋斗,
洗刷着曾经的耻辱和失败;
用顽强的拼搏,
点缀着如梦的明天和将来;
用无尽的努力,
使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凛列的寒风,
吹过破旧的窗台;
漫天的飞雪,
映衬着残枝不住的摇摆;
刺骨的寒风,
封冻了曾经波涛汹涌的碧海。
问苍天何在?
是游子孤独的徘徊,
蓦然回首,
看世间白雪皑皑;
我虽然痛苦地等待,
但我始终相信未来!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0引用:3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甲)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乙)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丙)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吗?
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
(丁)我受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赏析。
(3)请简要分析文中“秋的韵致”有何内涵。发布:2025/1/1 4:30:2组卷:1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我向来偏爱古人书札,不必正襟危坐,不必计较书法作品的章法,字法,墨法,提起笔,蘸上墨,在尺素间走走停停,随遇而安。这两封信上的毛笔字,苏东坡写得自然流畅,笔墨的丰腴中藏着骨力,线条的凝重中含着秀逸。苏东坡是大书法家,他诸多的名帖不知润泽了古今多少书法研习者,【乙】而吸引我的,则是《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两帖都是苏东坡写给他的好朋友陈馈陈季常的。
苏东坡曾作诗道“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狮子吼”在佛经中指如来正声,苏东坡本意说陈季常研习佛理,听到讲解教义,好似狮子吼声振聩发聋,手里的拄杖坠地。谁知传到民间成了戏笑他的可怜,谈起佛学、佛法,往往整夜都不睡觉,反而,一听到妻子洪亮的怒骂之声,吓得惊慌失措,连拐杖都离了手。偏巧柳氏是河东人,“河东狮吼”于是成了妇人脾气暴躁凶悍的代名词。【丙】陈季常自此落下惧内的声名,于是有了这出《狮吼记》,坊间盛传出了“河东狮吼陈季常,千古风流苏东坡”的名句。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
B.丰腴
C.振聋发聩
D.反而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发布:2025/1/3 9:0:5组卷:2引用:1难度:0.7 -
3.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发布:2025/1/1 4:30:2组卷:68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