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人的阅兵式
陈绍龙 进山时天响晴,到了山里觉得天阴了下来。树高,草深,我分不清南北。
那天,我进山去采访“护山老人”。老人是退伍军人,在山上种树看树,且一待就是20年。林场让他退休,他却不愿下山。有什么魔力让他一人守着一座山?
山脚杨树多,高处是水杉,山顶处多是马尾松。
看我点烟,同行的向导赶紧让我把烟掐了。山里不能有火。老人能闻到烟味的,要是那样,老人能把我们轰下山。
真的不知道老人在哪。向导说,老人在山上不同的地方有三个“家”,都只是石头垒的房子,老人白天不会待在房子里。我担心这次采访会扑空。
向导要我们留意周边。老人随时都可能出现,却又有“云深不知处”的神秘。
山路难行,不平整,藤多,每走一步,我们都得把腿抬得很高。
果然不顺。我们在老人的两个“家”里扑了空。向导说:“我们在山腰处歇一会儿吧。”
十多里的山路让我太累了。喝了点水,我靠着一棵树昏昏欲睡。忽然,一阵清晰的《解放军进行曲》飘进了我的耳里,以为是梦。
是真的。
“快看!”向导眼尖,发现了不远处坡地开阔处的老人。
老人离我们并不远,十多米的样子,只是隔着树,我一时没有发现。
老人穿的军装已经发白。让我惊讶的是老人扛着一根木棍,随着一旁地上收音机里的音乐在正步走!
抬头。挺胸。踢腿。甩膀。天啦,老人一个人跟着音乐举行“阅兵式”!
我偷偷架起了摄像机。
我没有惊扰老人。我的“偷拍”很顺利,“一个人的阅兵式”成了最出彩的镜头。
采访结束我问老人:“您在不停地喊口号,谁听呀?”
“解闷,”老人理了理衣角,“一营、二营、三营都听我的。”老人笑呵呵的,纯真得像个孩子。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
我这才想起路边树上木牌上的“一营”“二营”的字来。向导笑说,山里,他栽的树都是他“营”里的战士。他是“营长”。
难怪老人这么依恋这片山林。
我心里一震。
那天是国庆。
一晃十年过去了。这些天,每每看到国庆阅兵的新闻,我便想起护山老人来,想起他一个人的阅兵式。那个心系祖国的老兵,在今年国庆大阅兵来临的时候,是在山上,还是在他家的电视机前正步走呢?还有,他那“营”里的“战士”,也一定个个精神抖擞,一片葱绿吧。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抖擞dǒu sǒudǒu sǒu
(2)“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运用了 拟人拟人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用树的快乐表现老人的快乐,突出老人对树木和护林工作的热爱用树的快乐表现老人的快乐,突出老人对树木和护林工作的热爱。
(3)“抬头。挺胸。踢腿。甩膀。”这几句话运用了 动作动作描写的方法,八个字却用四个句号隔开,作用是 有力地表现了 老人动作的缓慢、庄严有力地表现了 老人动作的缓慢、庄严。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C
A.文章以《一个人的阅兵式》为题目,突出文章重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护山老人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军队、热爱护林工作、精神矍铄、境界崇高的老人。
C.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表达了“我”对护山老人的深切同情。
D.文章结尾把“树木”比作“战士”,运用“精神抖擞”和“葱绿“表达作者对老人以及树林的美好期许,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5)发挥想象,说说在看到庆祝国庆大阅兵时,护林老人会有怎样的行为和想法。
【答案】dǒu sǒu;拟人;用树的快乐表现老人的快乐,突出老人对树木和护林工作的热爱;动作;有力地表现了 老人动作的缓慢、庄严;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5 10:0:2组卷:9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