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使用是化学认识的开端,人类在长期的观察、实践和探索中认识了火。

(1)《庄子•外物篇》载:“木与木相摩则燃”,其原理是 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成语“火上浇油”是指在燃烧的木材上浇少量的油,火焰瞬间变大,木材燃烧更剧烈,解释原因 油吸热汽化,与氧气接触面积变大,燃烧更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更多未燃烧木材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发生了燃烧(或其他合理答案)油吸热汽化,与氧气接触面积变大,燃烧更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更多未燃烧木材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发生了燃烧(或其他合理答案)。
(2)图1是探究密闭装置中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熄灭影响因素的一组对比实验(所用蜡烛及装置均相同),乙瓶中氧气与二氧化碳体积比为1:4。图2是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的实验过程中甲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实验中观察到甲、乙两瓶中现象相同:蜡烛均先正常燃烧,而后同时慢慢熄灭。图1对比实验设计的目的是 探究甲中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探究甲中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除氧气体积分数的降低及上述探究因素外,再写出一条导致蜡烛熄灭的可能因素及理由:水蒸气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因为蜡烛中含氢元素,燃烧有水生成水蒸气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因为蜡烛中含氢元素,燃烧有水生成。根据上述实验及信息,推测乙瓶中蜡烛熄灭后,氧气与二氧化碳最终的体积比约为 AA(填字母序号)。
A.15
B.16
C.17
1
5
1
6
1
7
【答案】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油吸热汽化,与氧气接触面积变大,燃烧更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更多未燃烧木材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发生了燃烧(或其他合理答案);探究甲中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水蒸气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因为蜡烛中含氢元素,燃烧有水生成;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3 8:0:9组卷:411引用:4难度:0.5
相关试卷